第十二章 笑笑书坊(第 2/2 页)
书坊里其他顾客或站或坐,都将一半耳朵朝向这里,要听一个热闹。
甘仪笙扯过一把算盘,将珠子上下一拨,苦笑着说:“这位仁兄,我编这本小书,选前人逸事,原是仰慕先贤的智趣,立意不高,却也不坏。
书一编成,即送往潭州书局,其中纸张,油墨,又蒙书家审校,技师排版、印刷,工友装订,伙计运送,期间各种花费,分摊到每本小书身上,何止四十文。
况且我这几千册书,又未必能卖清;即使卖清,旷日持久,铺租,人工,食宿,税费,其它用度;我若单为这一本小书,劳心费力,可否商取一文,聊慰寸心?
如此,则以四十九文为基础,杜工部高才,每册许钱五十一文,小弟庸才,每册思得一文,仁兄以为如何?”
顾客倒也知理,结账自去了。甘仪笙在书坊与客谈笑风生,不觉日已过午,便约请黄姓朋友去陈记渔家吃鱼。
书办这时又回头来找,转县令话,说是上联“富贵”二字不妥。甘仪笙便重写了一幅“风贵从平地起,雨闲自白云来”,敷衍了他。
陈记渔家的厅堂里,黄姓客人正看着桌上,一锅子鲶鱼汤在翻滚。两三斤一条的野生鲶鱼,常是在湖洲深处,水草茂密的地方藏着,等闲难得捕到的。他是龙阳人,就好这个鲜味。
在后厨,甘仪笙和陈望站在墙边,看着厨工做菜。甘仪笙问道:“师兄,做得怎么样了?”
陈望说:“陆樵师弟在训练新加入的帮众,褚衡之师弟还是在大营,大家苦心经营多年,实属不易,都很谨慎。我想师弟你是最知道形势的,此时在此地设店联络,公开行动,一定有所谋划。我们常笑门隐忍这么多年,都憋着气呢。”
甘仪笙说:“看厅里那个,黄识。龙阳来的,是边界上的人。他明着是在官商中间走动,却不动声色地把乡社势力弄到这里来。靠龙阳那一块,乡里全躁动了。外敌入侵,内患又生。赋税涨了又涨,层层加码,乡里只有地皮刮不动了,就还留着。
乡民卖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活不下去了,反正是个死,蚂蚁都要捏来吃的。湖区是挡不住乡社了,迟早是会大乱的。”
陈望说:“钟其理师弟从襄州传书来,在黄河以北,宋军连败。石闲已往东京,持的也是堂主专用口令,一心为公。我让小五去请你来吃饭,就是说这事。石闲既然被拱上去了,得有个堂号。在一念堂,心意堂,为志堂,公正堂之后。”
甘仪笙思索了一会,说:“阅世堂。传令各分堂堂主周知,石闲为常乐门阅世堂堂主,管理京畿路开封府四围之内所有潜伏弟兄。阅世堂口令,上下同阅。”
二人正商议间,黄识在厅里喊道:“甘兄,鲶鱼熟了,来吃吧。可惜,要有一把胡椒就好了。”
甘仪笙笑答道:“胡椒就没有,赵州桥有一座。给你搬过来架桌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