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苏过来访(第 4/4 页)
“贤弟在京中做何营生?”他不问王伦是否有功名在身,这就是他的老道之处了。虽然王伦一看就是秀才打扮,但是毕竟年轻,肯定不能像名相晏殊那样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也做不到叔叔苏辙那样十八岁中进士。
当然,古人读书基本上没年龄限制,所以才会有六十岁的童生。
“小可现在忝为国子监外舍学生。”
苏过颔首,果然。
大名府在北方,向来是防御辽国的重镇,因此民风彪悍。否则以王伦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又怎么会做出《鹧鸪天》这等旷达不羁的词来?
天生的。
“贤弟年纪轻轻便做得锦绣诗词,他日定有非凡成就,入仕出世,俱各风流。”
古代的读书人“学成文武艺”,只有“货与帝王家”,这是入仕,就是做官。出世便是脱离俗世,这是苏过受父亲苏轼的影响,把精神追求升华到比做官境界更高的层次。总的来说,苏过给他的褒扬不低。
“小可倒没想那么多----其实小可刚入外舍不久,校门朝哪开都记得不清楚。另外,做官并非小可的志向,寻章摘句老雕虫之举,某亦无意为之。”
王伦真没想那么多,无论前生今世,他都还是年轻人心性。
做官肯定很累,看一下武植就知道了,人家是好官,却被一个西门庆拿捏得死死的。
他是享受来了,做一富家翁足矣。
看苏过在笑,王伦认真地道:“小可是这样想的,与其花费毕生精力于做官一途,不如寻些营生、做一富家翁,没事陪陪小坡先生喝茶,听阎姑娘唱曲,何等快活!”
王伦把他的“志向”吐露出来,倒引得阎婆惜和苏过笑起来。
“贤弟未免太洒脱!”
“官人很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