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41章 兄弟够义气(中)(第 1/2 页)

    最后好说歹说,杜迁拿了两成股,王伦便拿七成,这才结束争论。

    确定了利益分配之后,这才觉得亲密多了,果然亲兄弟需得明算账,不得短期没问题,长期会影响积极性的。

    杜迁和宋万都是江湖上底层的好汉,胸中点墨不多,对能识文断字的王伦很尊重。而且杜迁说起肥皂生意和东京对王伦诗词的传播后,都对王伦敬佩得五体投地。

    于是三人论了年齿,是杜迁最大,宋万略小,王伦差得最多居末。但是席间又定了座次,却是王伦坐主位,杜迁其次,宋万再次之。好兄弟聚一块,不需要结拜那等虚头八脑的事,王伦对于所谓的歃血为盟也本来是不信的,还免了那一刀。

    觥筹交错间王伦聊起在东京城外建厂房之事,表达了想租块地的想法。在他想来,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在后世,城里人想到农村买块宅基地的操作本属不易,便是买了房子也只是没有法律保护的“小产权房”。

    在这里建厂房,租这么大块的土地,不知道哪里便宜,又哪里容易。

    不想说者无意,听者动心,宋万本来就是在汴河边讨生活的,因此对于城东那一片地形十分熟悉。

    “王贤弟,买地并不难,为什么要租呢?”

    原来宋朝土地制度主要是私有制,民间买卖土地非常常见,从而带来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使地主阶级具体成员经济地位经常变动,这成为宋代社会的突出现象。“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富者贫,贫者富”…

    “土地能买卖?”这对王伦来说是好消息。租房子考虑这考虑那,像自己在租的,要不是害怕污染了房子,他完全可以再加两条生产线,还免得城里城外两头兼顾之苦。建工厂是要长久经营的,谁也不想没过几年要么涨租金要么干脆被撵走,不但麻烦和影响生产,那固定资产也就成了水漂。

    “能!”宋万给个准信。“而且现在价格更便宜了。”

    “几年前,兄弟家中在汴河边还有几十亩闲田,日子不温不火。可是有一日,官府来索要土地契约。可是这几十亩地都是祖上所传,辗转转让早就拿不出田契了。

    没有田契,官府便要兄弟出钱填补赋租。可是兄弟哪有这个钱?没奈何,只能弃了地,独自一人到汴河上讨生活。几年时间,病死了老娘,便更无牵无挂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宫里的杨戬定的法令,以方便敛财。兄弟开始还怨道祖上没能保存好契约,哪知道在汴河上做工之后,竟然发现许多人与兄弟一样,有的甚至更惨----是有田契的。”

    王伦已经暂忘了买地之事,忍不住动问道:“有田契,官府也要索租吗?”

    “肯定不能啊,但是官府有的是办法!政和年初,有个叫杜公才的胥吏向杨戬献计,制定法令求取老百姓的田契,从甲到乙,从乙到丙,辗转追究,直到没有证据,就推测土地的产量,增加租赋!像兄弟这样没有钱的,就只能丢了田地----因为极少有人接手,便是变卖,这价钱也不高的。”

    这就说明宋朝土地的变更之频繁了,往往一块地辗转到自己手里已经经手了无数人,只要中间某个环节掉链子,官府便要求增税买田。这个索要田契的机构,号为“西城所”。杜公才这个建议让杨戬发了一笔横财,也成为杨戬的一项政绩,因此其也被杨戬提拔为观察使。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神话之后 大夏文圣 异香 玄鉴仙族 剑来 武圣! 穿越远古携千亿物资帮反派养崽崽 志怪书 逆仙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冰河洗剑录 最强兵王混花都 洪荒之青虚 不朽凡人 仙父 修真门派掌门路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卧虎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