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两个位子(第 2/3 页)
“咱们销售部三个科室,一科人数最多,十个人,二科六个,三科四个,总共二十个人,每个月的业绩才多少?也就不到十一万。”
“咱们黄江厂可是四百多人的厂子啊,现在咱们还能感受感受计划经济的余温,可是等到以后,彻底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呢?”杨志刚面露忧心之色来。
在八十年代,一个月十万那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毕竟这是一个工厂,黄江厂算上后勤,总共四百八十名职工。
“光是每个月的工资开销就在两万块,这还没算奖金水电以及其他的一些开销,现在市里某些领导都有意见了。”杨志刚叹息一声。
“说咱们黄江厂的业务是一年不如一年!”杨志刚最后躺在沙发上。
“如果说还是这么继续按资排辈下去,恐怕不出两年,咱们黄江厂就要入不敷出了,我倒是没什么,明年过完年就退休了,可是后来的人怎么办?”杨志刚又问道。
“老杨,你这个位子,估计张明远接手的可能性很大!让他来搞嘛!”侯文志笑着说道。
他虽然是副厂长,但也是五十七岁了,等杨志刚后年退休,他都快五十九了,肯定不会接手厂长这个位子的。
“这个张明远心术有些不正。”杨志刚没好气道。
“算了,谁接任厂长这个位置也不是你我能说了算的,现在说科长的事情,你提议是曾毅或者赵仑是吧?”侯文志问道,杨志刚点头。
“我倒是有个提议。”侯文志想了想,“这两个同志业务能力都不错,都是大学生,前途远大,我看,可以在科长的位置之下,再设一个副科长!”
“给配一个副手?”杨志刚一楞。
黄江厂虽然是个正处级单位,但在职务配备上还是有些小心,三个销售科人员都很少,弄个副科长,影响有点不好。
所以才会在级别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像曾毅和赵仑还有祖学民这三个人,享受的是副科级待遇,但是都没有副科长的职务。
“这样会不会显得机构臃肿?”杨志刚有些迟疑。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