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 2/4 页)
两分钟后,电压达到600kv!
依旧没有问题。
三分钟……
五分四十八秒,忽然,就听滋滋滋~
只见一道道蓝色闪电环绕在电阻器上。
下一刻,砰!
电阻器产生爆鸣,保险丝被烧断,电源自动断电。
而断电时的电压为968kv,得到电阻7.6万mΩ!
傅松无奈叹了口气,没想到还是失败了!
看来自己这次真的帮不了唐可可。
好在他心情调整的很快,有些事尽力就好,没必要死磕较真。
谁知他刚抬起头,就听一个苍老的声音无比激动道:“小傅,你是怎么做到的?”
傅松一愣:“什么怎么做到?”
让击穿电压达到968kv啊!
你不知道,之前我们想尽办法,最后的击穿电压都没突破930kv。”
其他人也都无比振奋:“太厉害了,968kv,这可是我的梦想。”
“难道特高压技术真的可以实现吗?太好了太好了。”
傅松这些更呆愣了:“各位大老,968kv虽然比930kv高了一点点,但这好像没什么可奇怪的吧?”
他说的是实话。
自己根于眼睛显示的价格,找到了这个电阻器的最优组装方式。
也就是选出所有零部件中最好的装配,击穿电压大一点很正常。
而且968kv和930kv相比,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
大家都没成功,比较起来根本没意义。
“什么叫没什么好奇怪的?”
“没错,小傅,你小子如果再敢凡尔赛,信不信我巴掌你?”
“刘老巴掌的好,有资格被刘老巴掌的人,都是最具潜力的年轻人。”
“……”
见傅松依旧一脸迷惑,知道他老底的谢文忍不住解释:
“在普通人看来,968kv和930kv区别好像不大。
但对这些科研人员来说,950kv是个门槛,一旦击穿电压超过950kv,就进入了特高压的临界状态。
之前大家专门针对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最后得出一个绝望的结论,即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超过950kv击穿电压的材料。
这也是大家研究这么多年,哪怕获得无数专利,依旧对特高压输电没有信心的原因。
直到今天,你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傅松眨巴眨巴眼睛,发现自己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说实话,不止这些专家激动,谢文自己内心也相当澎湃:“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做法了吧?”
傅松点点头:“当然可以。”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认真聆听。
傅松道:“我的做法很简单,这台电阻器中的所有零件,都是你们之前设计的几十组方案中,性能最好的。
我把这些性能最好的部件进行组装,就有了现在的效果。”
“不可能!
关于将性能最好部件组装的事,我之前也做过。
但最后得到的击穿电压临界值只有891kv,和最好的927kv差了好几个等级。”
说话的是个中年人,傅松疑惑的看着他:“你确定你用的部件都是最好的?”
那人一愣,忽然走到谢文身边,一把抢过傅松给的部件序号,看了半天,才道:“你这不对啊?
根据我之前的测试,这些部件不仅不是最好的,大部分的性能反而极差。
如果按照理论分析,做出来的电阻器击穿电压的临界值能达到800kv就不错了。”
傅松挠挠头:“我不太懂理论分析,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理论未必就对。
毕竟不是所有理论都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精确,对吧?”
对方想反驳说自己的理论绝不可能出错,但呆愣了半天,依旧不知该如何开口。
因为事实在这放着,自己说得再多,都是狡辩。
其实傅松心里也十分奇怪。
自己明明是按照实际价格最高的组合选的部件啊,怎么……
难道自己眼睛看到的价格,是按照特高压标准定的价。
而特高压的标准,和部件本身的性能,并没有从属关系?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道:“各位,若我没猜错,咱们之前的判断,包括摸索出来的很多理论都出了问题。
只是在制作超级电阻这个方向上出了问题。
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是罗景平。
看到老大发话,所有专家连连点头,接着在谢文的安排下,再次分工合作,有的查找原因,有的从新对这些部件的性能进行测量。
因为有傅松提供的“正确答桉”,大家的效率很高,只用了半天,完成了初步工作。
谢文将所有数据收集到一起,结果皱起眉头。
罗景平问:“怎么了?”
谢文:“不对啊,如果这些数据是真的,咱们之前的成果竟然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
“截然相反的理论?”罗景平一愣。
和哲学怎么说都有理不同,科学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学科。
因为真理拥有唯一性!
当然,很多时候,科学也会有争议。
比如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最后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