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西瓜酒的真正酿制方法(第 2/4 页)
正规的酒厂会用蒸馏的方式,将甲醇、乙醇和里面生物脂全部提取出来,再除去甲醇。
随后把得到的乙醇加入蒸馏分离的“基酒”中,并用生物脂调香。
也就是常说的勾兑。
简单的说,就是把酿好的原酒中的“有效成分”和“基酒”先分离,然后再合并的一个过程。
之所以多出这一步,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除甲醇。
而是酒液在发酵过程中,因为发酵情况不同,会导致口感出现较大差异。
统一蒸馏,统一勾兑则是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异,并用人工的方式,让口感达到最优化。
除甲醇只是顺手为之。
很多小作坊为了节省成本,省去了勾兑这一过程,导致生产的酒中甲醇含量较高。
一旦被人大量饮用,容易引起不适。
也就成了众人口中的喝到了“假酒”。
这个的确是假酒的一种,但毒性较轻微,只要不大量饮用基本都能扛过去。
最恐怖的是直接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假酒了,而是毒酒。
因为喝这种酒,只要超过60
ml,也就是饭店用的那种塑料杯的半杯,人就凉了。
窦弘毅自然知道勾兑酒,更明白酒里的弯弯绕绕。
他陷入思考。
因为窦弘毅忽然发现,傅松的建议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酿西瓜酒不用西瓜……
而且好像还真的可行。
因为只要把处理西瓜的环节,全部放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即可。
想到就做,窦弘毅开始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傅松看着他,突然道:“你搞一组将西瓜和西瓜皮一起做成西瓜汁,再勾兑的实验。”
窦弘毅一愣:“为什么?”
傅松微微一笑:“尽管试试嘛,说不定会有奇迹。”
窦弘毅点点头,不过他也没在意。
作为果酒酿制方向上的研究生,他有自己的自信。
在他看来,傅松的建议完全是异想天开。
酿酒,自然要去瓜果中最精华的部分。
搞两块西瓜皮进去,这不是开玩笑吗?
自己老师要开的酒厂是正规高档酒厂,不是小作坊。
但他知道傅松的身份,所以并没有反驳,反正就是顺手为之的事。
窦弘毅的动作很快,他和丁茜分工,很快就做出五十组实验。
两人做实验时,傅松则在旁边观察,并适时提出一点意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