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二十章 开年便有血光之灾(第 1/4 页)

    农垦区,一片低矮的砖瓦房,外围有一圈土围墙,栅栏门一侧挂着一块竖牌,写着农垦区镇署衙门。

    土院内里深处,一座二进的独院,便是拨给农垦区镇长居住的“官宅”。

    这座宅院算是徐铉做官以来住过的最简陋的官宅,却带给他最轻松快乐的为官体验。

    农垦区民风朴实,这里的乡民操着七里八乡各不相同的口音,好在大多都属于关中语系,辨识起来倒也不麻烦。

    经过一年多磨合,农垦区的生产生活基本稳定,迁移户们分得田地,安置了些家当,日子步入正轨。

    再往后,农垦区还要新建学堂,大力普及识字教育,再以收取低廉学费的方式,招收一批有意愿、有能力读书的学生。

    往后教育工作便是农垦区镇署衙门的主抓项目,消息一传出,许多乡民都跑来公衙打听,徐铉每次外出视察,都要被一大群热情的乡亲围拢,七嘴八舌地询问着有关娃儿读书的问题。

    这也得益于泾州对于读书、育人、成材理念的大力宣扬,在泾州, 能识字会一点简单算术,不愁找不到活干, 而且工钱往往比单纯的卖力气高一些。

    就拿盐厂和水利施工队来说, 当工人只要有两把子力气就行, 但是想往上升,当生产小队长, 生产区管理员,施工队长等等职务,都需要对文化知识进行考核。

    一旦升职成功, 工钱能翻好几倍,各种福利待遇更是叫人眼馋。

    泾州生活小报经常刊登一些励志文章,讲的都是某某原本一穷二白、目不识丁的村汉,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后,决心发愤图强, 先是在盐厂或者施工队干活挣钱, 然后用挣的钱报名县城的私塾学堂, 或者聘请西席坐师定期讲学, 从认字开始, 再到通读文章, 再到能写一写生产报告,然后顺利通过招聘考试, 从工人到小队长,再升到某生产区管理员, 娶了县城大商户家的女儿, 走向人生巅峰....

    不需要学到参加科举的地步, 只需要能读懂官府告示, 读懂报纸内容,做一些简单的算术题, 就已经是各处单位苦苦寻觅的人才....

    盐厂生产队长、施工队施工队长的职位在向你招手....

    类似的励志文章受到泾州青年的追捧,文章里描绘的主人公仿佛就是他们自己, 普通农户出身,因为小时候家里穷, 还得干活吃饭,没有条件读书学习,长大后又不愿困于田地,想到县城做一番事业....

    小村青年们觉得文章里描述的美好生活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从县城到周边村庄,掀起一股全民识字读书的热潮。

    以往只能靠帮人代写家信的穷酸老书生, 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私塾讲师, 无数年迈的落第老秀才们抹着泪感慨,读书人的美好时代终于到来了....

    文人地位的抬高并未影响泾州青年的参军热,相反,彰义军去年施行甲兵等级制,一等甲兵可以通过考核转为低级军官,而考核内容大多与文化知识有关。

    此项制度一经推出,在普通兵士里引起极大轰动。

    以往当兵吃粮只为求一条生路,混一口饭吃,现在当兵立功,还有希望做官。

    当然,想从最基层的辅兵升到一等甲兵,需要用实打实的战功来争取。

    彰义军文武并重,不管学文还是学武,都有明确的上升通道,为辖地青年带来诸多希望。

    农垦区也受到全民读书学习热潮的影响,徐铉本人,从外貌风度到内里涵养,都流露出浓浓的江南儒生风范。

    徐铉上任以后,农垦区便出现许多有关他的传说。

    说他才学满腹,连史节帅也虚心向他请教。

    说他是泾州生活小报的知名作者,写过不少登上头版头条的文章。

    说他来自江南水乡,家里有千亩良田十几处庄园,还在江南朝廷当过官。

    总之,徐铉成了农垦区的明星人物,受到乡亲们的热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阵问长生 修仙琐录 魔门败类 神话之后 山河志异 武圣! 彼岸之主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玄鉴仙族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过河卒 仙人消失之后 剑啸灵霄 盖世双谐 志怪书 剑来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来 彼岸之主 为龙之道 武圣! 不朽凡人 中州录 卧虎藏龙 志怪书 阵问长生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我不想上梁山 剑啸灵霄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过河卒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修真门派掌门路 神话之后 仙逆 在九叔世界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