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 1/4 页)

    听到薛修明提议让朱秀当场写一篇赋文,在场众人脸色顿时变得不自然。

    节度府文职属官十几人,进士出身者有三,薛修明、宋参、裴缙,举人出身者六七个,其余的大多为泾州或邻近几个州的官学生徒,算不上有正式功名在身。

    如果把贡举出身者视为高层次人才,彰义军的文官系统里,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不算低,在北方节镇里,绝对算是重视文人的一类。

    这也反映出,史家三代人优待士人的观念。

    但凡参加过乡贡选拔,甚至是官学年考的读书人,都知道在考试状态下写一篇赋文,有多么困难和痛苦。

    薛修明的提议,勾起了在座诸位求学时的惨痛回忆。

    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坐在考场里,面对一个陌生题眼,要求限时写一篇杂文,那种满脑空白、彷徨无措、薅头发抠头皮时的折磨痛楚再度浮上心头。

    十几双略带同情的眼睛投向朱秀。

    判官宋参捋须苦笑摇头,余光扫过脸色漆黑难看的史匡威,暗自祈祷节帅千万不要当场暴怒,和薛家兄弟扭打在一块....

    支使裴缙脸色有些发绿,不安地扭动身子,他也是堂堂进士出身,按理说不应该如此色变才对....

    泾州县令温泰温老头幸灾乐祸地笑了,在场众人,也只有薛司马和宋判官,有能力即兴作赋,但也只能勉强通顺达意,文辞意境什么的,可就保证不了。

    至于支使裴缙....温老头偷偷撇嘴,买来的功名,水分大着哩~

    温泰是天佑四年(907年),后梁开平元年,大唐灭亡前最后一届泾州乡贡。

    十九岁的温泰原本要赶赴洛阳参加省试,没曾想路途过半,洛阳却传来皇帝禅位,大唐灭亡,梁王朱温受禅即位的消息。

    新王朝忙着巩固政权,肃清政敌,朝廷部衙停摆大半,哪还有工夫举行春闱,新礼部发通知说,今年春闱大考取消,应届乡贡全都不作数,等到秋天重新选拔乡贡。

    于是,备受打击的温泰和几名同窗准备折返泾州。

    倒霉的是,刚走到岐州,岐王李茂贞传檄天下痛斥朱温篡唐,并且沿用天佑年号,以示与朱梁朝廷对抗。

    李茂贞下令封锁岐州全境,温泰和同窗们被困雍县,进退不得,直到来年才回到泾州,完美错过了地方秋试。

    身心俱疲的温泰从此一蹶不振,在科举路途上再难有建树。

    温泰浑浊的老眼闪烁泪花,思绪从四十余年前的不堪回忆里拔出。

    温泰看着朱秀唏嘘摇头,以他当年泾州乡贡头名的文才,写一篇赋文尚且觉得棘手,而今的朱秀不过十五六岁,又有何能力即兴作赋?

    如此要求,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太过残忍!

    温老头心里生出些同情。

    薛修明一个作赋的提议,令在场众人思绪纷扬,内心五味杂陈,可想而知,当今士人对于作赋有多么畏惧。

    朱秀同样心中一紧,攥紧的手心里满是汗水,头脑飞速旋转,回忆起前世背过的名篇。

    “朱少郎准备的如何了?”

    薛修明笑眯眯地道。

    朱秀尬笑两声,心中大骂这厮卑鄙。

    他都还没答应,这厮就直接问他准备好没!

    分明是赶鸭子上架?

    “这个....作赋啊....”

    朱秀眼珠滴溜溜转,结结巴巴,脸色不太自然。

    薛修明瞧出他满脸畏色,心中冷笑。

    就算他随便给出一个题眼,面前的少郎也不可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赋文。

    只要他写不出,就能以此为由,顺理成章地否决史匡威任命他担任掌书记的提议。

    想插手文职僚属的人事安排?没那么容易!

    朱秀偷瞟一眼上首主位,只见老史黑脸满是担忧,眼里充满愤怒、无奈、黯然....

    堂堂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一镇节帅,却处处受制于人,被薛氏兄弟玩弄于鼓掌之间,换做是他,也不甘心呐....

    只是作赋考教的是实打实的学问和文采,他肚子里的存货就那么点,万一薛修明给一个超纲题眼,跟他肚里存货对不上号,可不就傻眼了....

    朱秀脑门出了一层白毛汗,眼神闪烁,咽了咽唾沫,故作镇定似的挺起胸膛,充分表现出一个死要面子的倔强少年形象: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玄鉴仙族 五仙门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武圣! 魔门败类 过河卒 修仙琐录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盖世双谐 阵问长生 志怪书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剑啸灵霄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最多阅读 剑来 不朽凡人 志怪书 我养成了四个大佬弟弟后被团宠了 彼岸之主 为龙之道 仙逆 小狐妃,太凶萌 明夷于飞 左冷禅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卧虎藏龙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一个人干翻修仙界 过河卒 剑啸灵霄 神话之后 太监能有什么坏心思 武圣! 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