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十五章 分土地,搞开发(第 2/3 页)

    “小歹青你的土地向北迁移一百五十里,紧挨炒花的土地。”

    “谢皇帝陛下。”

    “永平王的土地依照原来向西、向北各扩大一百里,以后就是永平王的土地,朕还要给你修建王府,而且修建寺庙,再修建一个像热河上营一样的集市,到时你们都去永平王的土地交易。”

    “谢皇帝陛下!”土蛮也获得很多好处。

    “长昂、长秃你们的土地向东扩张,一直到科尔沁部边缘,以后热河上营以东四百里都是朕的放牧区,你们可以在老哈河以北放牧,或者向东放牧,不能再向南放牧,以后这块地要开荒耕种,放牧牛羊。”

    万历所说的就是辽河平原,他要把辽河平原握在手中,以前大明不太重视开垦,洪武时期耕地就达到十亿五千万亩,民户田地八亿五千万亩,军户田地两亿亩。

    当时卫所制度有些类似建设兵团,太祖给每户军户发田一百亩,洪武时期总计两百万军户,太祖养兵不费一文钱,就是这个时期,不止不费钱,还能收赋税。

    唐朝天宝时期耕地面积最多八亿五千万亩,大明开国二十年民户耕地就有八亿五千万亩,洪武时期田地赋税三千零四十九万石,这还是三十税一征收的赋税,后来太祖又减赋税一次,定在两千九百四十三万石。

    民田就比唐朝全盛时期耕地多,加上两亿亩军田,远迈汉唐不是胡说,历朝历代大明田税最少,三十税一,汉朝十五税一,唐朝赋税乱七八糟,就是历史书上明朝灭亡的加派的辽饷、各种加派,清朝顺治时期也在收,清朝把明末的临时加派定为永额。

    现在大明人口增多,人丁赋税就不能继续征收了,人口多,耕地面积紧张,那么就要开拓新耕地,这也是万历皇帝迁移五十万百姓到热河上营开垦的原因,以后再把辽河平原开垦出来,可以安置几百万流民,加上清查田地,皇庄、王庄、宗室、勋贵、文官、士绅侵占的田地退还给百姓,可以安置几千万流民、隐户,大明的耕地面积还会上涨。

    万历皇帝理想状态大明耕地十二亿亩,大明人口一亿五千万,人均耕地面积八亩,现在一亩地平均产量一百一十斤,不要以为产量少,民国时期一亩地产量才一百二十斤,没有化肥产量就这样。

    长昂、董狐狸他们种地,一亩地产糜子七十斤,产土豆一百五十斤(一石),北方寒冷产量就这样,南方可以一年两产,北方一年只能一产,而且产量很低。

    京城以大兴为例,一亩地产小麦一百二十斤,这已经超过民国时期,因为天下太平,百姓有时间照顾田地的原因,产土豆一石零八十斤,因为气候的原因,产量相差很大,而且蒙古人对耕地不擅长。

    大明如果耕地十二亿亩,一亩地平均产量一百二十斤,总计产粮九亿六千万石,三十税一,三千两百万石粮食,一两银子两石粮食,田税一千六百万两。

    如果取消丁税(人头税)、杂税,摊丁入亩,改田税二十税一,就是四千八百万石田税,两千四百万两白银。

    实行摊丁入亩百姓以后只交田税,能够避免官吏摊派和盘剥,朝廷增加税收,没有隐户和流民问题,削弱士绅豪强的影响力。

    再整理盐税,收取商业税,增加这两项财政收入,把压在百姓身上的压力,向商人转移,这样社会更稳定,可以解决贫富差距。

    万历皇帝不懂政策也不懂商业,可是他懂摊丁入亩,增加官员俸禄,增加财政收入,限制土地兼并,反腐败,强化军队,这些他都懂。

    最后还有速把亥和炒花的土地没分,万历皇帝指着地图上外喀尔喀部落:“速把亥、炒花你们的土地就在外喀尔喀部,五月马匹掉膘时,永平王、速把亥、炒花、图兰、小歹青、董狐狸、长昂、长秃、兀鲁思罕,你们全部扑向外喀尔喀七部,他们原来都归顺俺答,现在朕帮你们拖住俺答,你们要把外喀尔喀部七部扫平,缴获俘虏全部归你们,土地归炒花、速把亥,到时永平王、图兰、小歹青、长昂、长秃的土地也增加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仙人消失之后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剑啸灵霄 玄鉴仙族 五仙门 志怪书 魔门败类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武圣! 神话之后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小狐妃,太凶萌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卧虎藏龙 神话之后 志怪书 仙父 阵问长生 过河卒 不朽凡人 仙人消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