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明皇游地府》(第 2/4 页)
朱翊钧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在奏疏上否决。
“天下纷扰,不可!”
不知张居正的政治头脑是简单,还是此刻神志不清,要是后世的人看到朱翊钧驳回张居正的奏疏,肯定会骂他,不过朱翊钧有他的道理。
现在要审查田地,应该派谁去?大明疆域这么大,没有几万人清丈不了大明的田地,难道让各县、各府的官员亲自去清丈田地吗?
现在丈量大明田地,就要辛苦百姓去丈量,这样又要征发劳役,现在征劳役,又要百姓被官员剥削一次,还是百姓白白出工,没有工资,吃住都要自己解决。
皇权不下乡,最多只到县一级别,各乡、各村的里甲,都是大量侵占土地的人,让里甲组织百姓清丈土地,这就是我查我自己,根本就实施不了,就算能实施下去,也是大尺变小尺,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土地田亩数上去了,赋税全部加在百姓头上。
朝廷要清丈土地,就要派遣军队下去,还要花钱请利益不相干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清丈清楚大明的田地,像张居正奏疏上的这种做法,还是不实施的好。
再说张居正的奏疏,触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大明田地最多的就是文官和士绅阶层,清丈大明的土地,这就是在动他们命根子,后来他莫名其妙的去世,也就在清丈土地这里。
北方的官员还有一些底线,清丈北方田地张居正还算安全,只要清丈到南直隶,张居正就必死无疑,别人做内阁首辅,都能活到六十、七十岁,他只能活到五十多岁,就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也不想一想永乐皇帝为什么迁都在京城,就是因为南方官员想要搞宋朝这一套,都城放在南方,这是人家文官大本营。
太子朱标也是因为迁都的问题被文官干掉,这都是明摆着的事,现在朱翊钧叫停清丈大明田地,就是为了保护张居正。
只要触动文官、士绅们的利益,他们皇帝都敢做掉,你张居正这点都不懂?你一个文官被暗杀掉,这非常的简单。
太祖时期清丈全国田地有国子监的太学生,一个个县的清丈,后面还有军队保护,这才把田地清丈出来,现在大明两百年田地没有增多,当然不正常,但是,一动不如一静,在没有把握做这件事的时候,朱翊钧选择放弃,什么时候有兵再选择做。
司礼监把奏疏送还给张居正,上面有朱翊钧的朱批,驳回清丈田地的请求。
张居正内心很失落,最近几个月他思退的心思越来越重,小皇帝不再配合他,司礼监保持公事公办,西苑他又进不去,感觉整个内阁成为摆设。
奏疏被驳回,在内阁办公也没有任何精神,张居正晚上回到家,坐在书房内,看着外面的月亮,这月亮还是大明的月亮,陛下不再是以前的陛下,他感觉被今上盯着了,没有以前凡事都要张先生做主,自从冯保去南京修缮太祖陵寝,张居正感觉他在朝中的威望一点一点消失,山西官场地震,巡抚还是他举荐的人,辽东李成梁杀良冒功,逼反王兀堂这事,也算在他的头上,天可怜见,他见都没见过李成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