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一章 陛下南巡(第 1/3 页)

    文渊阁,内阁召集朝臣,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还有各部侍郎们,张居正昨天和张四维、申时行通过气,今上要南巡,摆明了不同意南巡就不出西苑,所以才有今天廷议。

    “南京那边已经奏报,太祖陵寝已经修缮完成,今上要亲自祭祀太祖陵,今天叫你们来,就是问问你们看法。”

    自汉朝开始文官们就对皇帝外出抵抗,秦始皇各地出巡,最后死在外面,这给了文官们反对的借口,大明的皇帝更不用说,洪武、永乐时期文官示弱,正统年土木堡事件,正德年皇帝南巡的时候落水。

    “太危险了!今上南巡,护卫怎么办?”

    “这事不用操心,锦衣卫和天子四卫,会随行护卫。”

    张居正态度转变太多,他也知道,皇帝再不出西苑,他就要滚蛋,朝臣和各地督抚他已经压不住,内阁这几个月被弹劾的奏疏已经有几千件。

    礼部尚书潘晟看着众人,他是张居正的老乡,要是张居正下台,他也会被清算,官在人情在,官位不在人情都白搭。

    “今上以孝治国,祭祀太祖陵,这是尽最大的孝心,大明百姓得知圣上的孝心,一定会对国家治理有帮助。”

    皇帝要出巡,就是和整个文官系统对着干,文官们有很多大道理,最大的道理就是皇帝不能身处险境,尤其是出巡,劳民、伤财、铺张浪费等等,特别是古代百姓对皇帝有一种信仰似的敬仰,要是看到皇帝就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会给很多人不轨之心,项羽见到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

    皇帝出巡会进一步扩大皇权,监督地方官员,同时也给地方官员接近皇帝的机会,这是两面的,有些地方官员不喜欢皇帝来,就是因为在地方他们就是土皇帝,有些官员喜欢皇帝来,就是因为他们想刷存在感,毕竟皇帝近臣提拔最快,大明两万多官员,皇帝见过官员,又记得他的名字,廷推的时候,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官员,直接就通过了。

    朱翊钧要去南京祭祀太祖陵,这是尽孝,官员们不好直接反对,要是反对皇帝尽孝,那么这个官员在大明也就混不下去,古代非常看重孝道。

    理由非常充分,现在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同意,圣上又闹着别扭,索性就同意。

    众人同意,回去都写奏疏,请求今上南巡,上官同意,下属也只能跟着写,有几个新科进士弹劾大臣们,也被众人无视,请求南巡的奏疏像雪片一样飞到通政司,然后到内阁、司礼监,最后到西苑。

    朱翊钧看着朝中官员的奏疏,嘴角轻微微笑,这也算交换,他走出西苑,官员同意他南巡。

    南巡怎么会像简单出游这么简单,说白了这是一次军事演习,随行人员近五千人,近卫军全部跟着皇帝銮驾从京城到南京,这一路两千里,出巡这次所有人都不能坐车,都要骑马前往,朱翊钧也要骑马,不过皇帝的銮驾和仪仗都要带着。

    “张鲸、陈矩、还有田义、张宏,你们去准备随军的帐篷,粮草,还有各种物资,七月中旬南巡出发。”

    大军南巡就不是去南巡的,祭祀太祖陵寝就是借口,这次南巡要查看山川、河流、城墙、关隘,还有各地风土人情,最重要的就是各地税收,和大明各地官员的情况。

    更深层次就是了解江南情况,现在江南几个省就是大明的钱袋子,税收不上来,商业还很发达,朝廷早晚要开始收商税,推翻原来的商税,成立新的商税部门,开始向各地征收,这些征收商税的人,就从近卫军退伍士兵中选派。

    近卫军上阵杀敌,退伍以后全部进入税务局和各乡村、各海关,有了海关税收还有商税,以后农业税就不太重要,百姓负担就减轻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神话之后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武圣! 玄鉴仙族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修仙琐录 阵问长生 志怪书 仙人消失之后 山河志异 剑啸灵霄 魔门败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中州录 小狐妃,太凶萌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阵问长生 志怪书 神话之后 仙父 过河卒 不朽凡人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