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募勇(第 2/3 页)
能考虑到自己明天吃什么的,那就不是只为了一口吃的而卖命的贫民了。千万不能对真正的流氓贫民抱有什么期望,在王虎钉死那个赖汉后,便已明白了这个道理。
王虎也在实践当中成长了,不再只凭着脑海里的一些同情和幻想,就对底层报以极大的希望。
那种看起来平时老实巴交,完全不敢争勇斗狠的人,只要稍加训练,有人牵头,一旦到了真正要保卫自己的生活,要保卫自己家人的时候,他们才是真的有战心也有战意的。
虽然王虎对古代军事史不太了解,不知道什么叫“良家子成军”,也没读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听闻过“需选用老实憨厚,畏惧官府之人”,但所得到的结论却是不谋而合的。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全心投入地去干一干,总能明白些东西的。
经过那一次借血债,取得了当地有产者的信任后,王虎想要人抽丁,那便容易多了。
还是跟之前的规矩一样,不白要,给有产者们先支付一笔订金,要求他们对手下的劳工、伙计们自愿募集,讲明了有钱拿有枪领,而且是为了保卫整条藤篮街而战的。
他们能募来多少人,便给那些有产者们结多少尾款,等到他们把劳工、伙计们送来后,王虎再对那些人亲自支付一笔安家费。
用名声来做保证,以钱来兜底和充作润滑剂,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人人都有好处,人人都不必白付出。
一天都还没到,王虎便募集满了二十人,保证他们的根底可查后,王虎便痛快地发了枪,将他手中那二十杆老式猎枪的库存全部清空了。
若是无根无底的游手贫民,枪发到手中的时候,歪心思就开始起了。稍好一些的,便等到晚上偷偷溜走,日后持枪抢劫,或是把这枪卖了,换上一笔现大洋。
更坏些的,恐怕枪拿到手里,就会起把王虎打死,然后哄抢防线中储物储资的心思。
他们的脑子里只有快钱,道德是要有稳定的生活和交际圈才能养成的东西,家庭培养,社会养成。
而在这个残酷冰冷的世界,人本是没有什么“天良”的。如果没有环境去培养,那人跟聪明一点的野兽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