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3 国书(第 3/4 页)
达利可汗这几句话一说,萧文明固然是高兴了,可康亲王听了就全然不是个滋味。
论身份、地位,他比在场所有人都要更加尊贵——并且要尊贵得多;论外交规格也只有他才能同达利可汗和达多王子平起平坐地说话;论实际的功劳,建立市场、开办互市的活动也有他的参与……
凭什么达利克还对萧文明恭维有加,而对他这个正经的亲王却是不闻不问?
因此当达利可汗的话说完之时,康亲王脸上已经满是愠色,虽然碍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达利可汗的身份,他还不敢当着众人的面发作,但也已到了愤怒的边缘了。
萧文明是个粗线条的人,一时还没注意到康亲王的情绪变化,可温伯明却心思细如牛毛,赶忙操起了一口并不流利的戎羌话,先是谦逊了几句,便赶紧向达利可汗介绍起了康亲王。
温伯明的戎羌话并不是在日常交流中慢慢学会的,而是看书自学来的。
而他从书上看来的戎羌语言,全都是最正规的行文,从嘴里说出来,虽然有着一些别扭,却也显得格外的庄重。
这让达利可汗立即对康亲王多了几分尊敬,但这份尊敬同对萧文明的敬佩可并不相同——对于萧文明,他更多的是出于对其个人魅力、个人能力的赞赏;而对于康亲王则更多的是对大齐王朝综合国力的尊重。
于是达利可汗又向康亲王行了个礼,再一次重复了自己的要求——自己和弟弟达多一同去洛阳给毅亲王奔丧,同时也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会见大齐国皇帝。
其实在内心深处,大齐朝的各级官员——包括皇亲国戚在内——对于戎羌还是忌惮的,对于达利可汗这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康亲王当然不敢当场拒绝。
但是他也不敢立即同意,而是耍了个花招,故意在外交礼节和程序上找事:“既然达利可汗要拜谒我皇兄,呢可曾带着你戎羌的国书?”
其实古代外交的规矩可没有现代的那么严格和严谨,毕竟皇帝一个人的喜好,就可以决定两国的关系。
最极端的例子,皇帝已经答应了两国结盟,难道礼部那些无聊的官员还会纠结于国书的格式是否规范,而迟迟不肯批准吗?
那就不是工作态度良好了,而是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