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第 4/4 页)
制片人制度大大调动了导演和演员的积极性,同时还降低了嘉禾的运营成本,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邹文怀打造了一个“创业平台”。
许冠闻1974年加入嘉和之后,洪近宝、程龙、吴宇白鸽等大牌导演和演员纷纷加盟,洪近宝、程龙等创立自己的电影公司,程龙还拜嘉禾创始人之一的何冠昌为义父。
所以独立制片人拍片,基本都能租用到嘉和的片场,新艺成也不例外,他们是新成立的公司,也没本钱打造自己的片场。
这个时期的嘉和,就在斧山道“发家”。那是背靠着一座山头的一片斜坡用地。
对面是已破落的钻石山,六十年代,钻石山有好几个摄制厂(例如“华达”、“大观”),
影人络绎于途。邹问怀、何冠尝离开“邵氏”之后,向政府申请得一片用地兴建片场,
隔斧山道不远处就是清水湾道,从这条蜿蜒的山路,可直达清水湾邵氏影城。嘉和就“守”在邵氏的“门口”。
到过嘉和片场的人都对那条斜坡路记忆深刻。许冠文的办公室就在片房入口的右手边,一幢叫玻璃屋的建筑物内。“玻璃屋”对面是办公楼,宣传部、会计部全在这里。
然后前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停车场,只供高层和大牌明星如程龙、洪近宝等人停车。
停车场前就是片场主楼,然后高一点的是程龙的威禾公司所在地。再后面,便是几个片房和古装街了。
陈梓林来片场前给黄百明打了传呼,黄百明今天没戏份,就专程在片场大门等候,然后接了陈梓林进去,顺便带着他参观了一下大名鼎鼎的嘉和片场,
经过录音棚,黄百明缅怀地说:“当年李小龙就在里面监督配音,累了就躺在这张沙发上!”于是,陈梓林忍不住用手摸摸,索性在沙发上坐一下!
陈梓林看着还蛮簇新的建筑物,感怀不已,记忆中经典作品如《胭脂扣》、《群莺乱舞》、《何日君再来》、《风云》,以及程龙不少作品,都在这里面拍摄的。
黄百明见陈梓林怅然若失的样子,还以为是羡慕嘉和如此规模的片场,念及自家电影公司,怕也没那个能力,
再在港城建设新的片场了,也不由跟着长叹了一声,滴咕到:“电影公司没有片场,就等于没有根据地......”
陈梓林一点也不奇怪黄百明会做如此感慨,港城实在太小,容不下太多,笑道:
“听说内弟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美好景致数不胜数,以后有机会,我们去内弟开片场嘛。”
黄百明出生港城九龙,前20几年没离开过港城,事业小有成就去欧美旅游过,
但对近在迟尺的内弟,却有种莫明的敬畏,苦笑道:“托尼,我们资本主义,是不允许去的。”
陈梓林递了根华子给他,自己轻吐薄烟,举目远眺南方,说:“那边已经敞开大门,我们迟早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