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学术因子(第 3/4 页)
“怎么获得学术因子?”
“必须发表有效论文,或者发明创造等成果。”
只是发缝合怪模式的洗稿文章不记入学术因子。
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发表后,综合考虑对应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内容对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前沿性等因素,综合判断一次学术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两年为周期计算,所以每年分数都会调整;
学术因子是学者个人的,一直累加,像购物积分一样。
“想成立新研究所的话,最低要求是核心领队学术因子合计超过300。”
“如果是单人开办研究所呢?”
“单人...”
编辑还真极少听说单人开设研究所的情况,往往是教授大牛跳出来单飞,不存在学术因子不足的问题。
向同事问了一圈,编辑才回复于闲。
“于先生,单人开设研究所,要求学术因子200。”
“这样啊...”
于闲今天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对200分还挺抽象的。
“刚才的计算方式太复杂了,你直接说我发现长臂浑元龙的论文值多少分?”
“即时得分是11.3,根据对后续研究的影响还会调整。”
“那还挺难的...”
发现长臂浑元龙的论文后期可能会上调几分,于闲还在《历史钩沉》上发了关于这个化石论文,分数就比首发描述的低很多。
想要凑200分...岂不是得发现十多个新物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