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心有全图(第 1/4 页)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四,巳时初二刻,现代时上午九点二十分。
岳飞对鉴察和牵制制度和功能曾经有过深入思考。
那个曾经的时间当然要回溯到他穿越之前的学生时期,那时他在老妈的指导下研究宋史。
因为研究需要,他就对古今中外的鉴察牵制制度都作了调查和归类。并颇有心得。
通过那些活动,让他对这个领域理解甚深,他觉得吧, 如果世界范围有排名,他拿第一小意思。
故此,他就有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跟大家一样的就不用提了,与众不同的就有好几点。
第一,这个鉴察和牵制制度根据不同的朝代,不同性质的权力结构, 是可有可无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没有呢?就宋朝来说, 就没有必要。
这主要是最高的皇帝层面来说,他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存在,没有人能监督和牵制他。
即使有人劝谏甚至死谏。最后是否采纳也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也就是说,哪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实质内容。
皇上觉得他需要听取民意了,他就采纳下面来的意见。
而这些意见的采纳,很可能是他授意、大臣操作的结果。
他心情不好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变脸,别说根本不听别人的意见,而且以欺君犯上的罪名杀你的头。
碰上倔脾气的皇上和倔脾气的大臣顶牛的情况,情况就很惨烈:是你的脖子硬,还是我的刀快?
在这种皇上有绝对权力可以对所有人生杀予夺的情况下,那种鉴察和牵制是没有用的。
只是摆个样子却没有实质的效用,却需要花费真金白银,是比较愚蠢的行为。
所以,在宋代,看似复杂完善的鉴察和牵制制度,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没有效用。
这不仅仅是对皇帝没用, 从设计上就不是针对皇上那个层面,而且也因为存在巨大的楼洞,使得其余底层系统,也名存实亡。
这也是宋代朝廷和大臣许多努力都是自相矛盾,形成对设计的功能自我阉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宋代设置了监察御史,这个职衔属于差派。
就是皇上根据需要临时派人去干,完事你该去哪儿去哪儿。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