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修补(第 3/4 页)
王夫人闻言一呛,婆婆的威严过甚,倒让她不敢言语起来。
一旁的王熙凤见气氛不对,眼珠子一转,便上前对着王夫人说道:“太太,那贾蕴可不是好相与的,老祖宗也是想好生安排。”
贾母闻言点了点头,道:“凤丫头这话说的不错,我算是看出来了,那小子滑溜的很,只要是与他不利的,他统统不理会,便是我这个老婆子,他也不放在眼里,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与他过房,现在没个人能制他。”
王熙凤心中不以为意,就凭贾蕴这爆性子,若是不过房,指定闹不出什么事来,当初贾母不正是因此决定过房,现在反倒是后悔起来。
不过贾母也是埋怨两句罢了,若换成此时,她更应该主持过房,这贾蕴身份越高,闹出事来反倒更不好处置。
王夫人却不以为意,贾蕴再如何,他也是个晚辈,正所谓“长者令,行勿迟”。
似看出王夫人的鄙夷之色,贾母无奈地说道:“政儿媳妇,你还别不信,忘了他怎么对他姨奶奶的?
那小子聪明着呢,表面上恭恭敬敬,对长辈之训无有不应,摆出一副尊长守礼的模样,让人挑不出毛病,事后却推脱起来,你拿他又能如何?
别的不说,今日我老婆子让他多多照料元春,他准当耳旁风。”
“亲亲相隐,都是一家人,还能分个彼此来?”王夫人不满地抱怨道。
贾母冷笑一声,叱骂道:“便是亲兄弟还有不和之时,你指望什么,难道你觉得那忤逆到自请除了族名的孽障会把府里当成亲族不成?”
王夫人闻言一阵沉默,贾母的话倒是说到点子上来,贾蕴的所作所为确实没当贾府是自家人,不光是贾蕴,贾府上下又有哪个将贾蕴当成自家人,无外乎顶着宁国公的血脉,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便是。
王熙凤听着倒是有理,便问道:“那咱们还要留他在府里?”
贾母闻言沉思片刻,道:“既然应了那小子,没必要反悔,还是那句话,总归是一家人,这干系他也脱不清。”
言及此处,贾母头疼地说道:“也怪他老子忒不像样,哪有那般教训儿子的,这人心里有气,自然与咱们隔着,以后多些来往,气消了也就没事了。”
贾母此话说的在理,在整个贾府里,贾蕴真正客气相待的也就是贾母,除却贾母有活命之恩,还有自贾蕴回京以后,贾母就未曾亏待于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