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兴官营铁厂,刘鳞长进谏(第 3/4 页)
但朱媺娖要的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
她见李岩等人不说话,便道:“刘协理所言大致在理,但除铁课改为十税一外,官营铁厂与私营铁矿、铁厂的治理却不可依照旧制,必须更改。”
刘鳞长听了不解,道:“监国或许有所不知,我朝铁业方面的制度并无问题。
就臣了结,依照这一套制度,从洪武至嘉靖年间,国朝铁料岁入都是有富余的。
只因后来吏治败坏,贪腐横行,民间漏税,才会致使出现先帝在位时朝廷无铁可用的局面。”
言下之意就是,想搞好铁业只需理清吏治、严惩贪腐就行了。
朱媺娖听了微微一笑,问:“如是旧制没有问题,为何我大明铁业会败坏到如今这一步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吏治问题吗?”
刘鳞长想说是,但以他多年的官场见识、人生阅历,又知道并不全是。
朱媺娖又道:“况且,如今世界正处于三千年未有只大变局,过三四百年,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如后世那般造物发达。
所以,今后我们对铁的需要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有可能在你我有生之年,监国府治下都一直缺铁用。
如今我们既然要动铁业,自然要借鉴后世的方法与经验,弄出一套更为我大明目前所需的制度来。”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刘鳞长仍在皱眉思考。
黄元昌、郑祥则一时不敢开口,怕说错话。
李岩却是最先理解接受朱媺娖这番话,问:“监国可是和驸马爷已有定计?”
朱媺娖道:“不算是定计吧,但确实有些想法,所以才需要召集诸位商议,将之完善。”
见刘鳞长注意力也转移过来,朱媺娖才继续道:“先说官办铁厂吧——此前本宫话语中诸位可能没注意,本宫说的一直都是官营,而非官办。
以前官办铁厂产铁都是免费供给朝廷,朝廷不需要铁了,就关闭掉。
这显然是有碍铁厂继续发展的,所以得改官办为官营。
既让铁厂如民间私营铁厂一般,自负盈亏。
朝廷相当于变成铁厂的东家,管理官吏则相当于变成了掌柜、管事。
朝廷要用铁,需得以市价向铁厂购买,并无优惠,只是具有最优先购买权。
铁厂产铁卖给朝廷后仍有多的,可以在卖给百姓,或造成铁器贩卖到海外获利。
铁厂按月、季度、年向朝廷进行不同深度的报账,接受朝廷的监察。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