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任用韩暹胡才(第 3/4 页)
这十日间,壶关也在飞速发展。
关中有粮,老百姓心中不慌。无论是在关外做苦力伐木采石的青壮,还是在小河边开荒的难民,每日都能保证基本的两顿饭,这在以前,他们是不敢想象的。
他们随黄巾军攻城期,都是饱一餐饿一餐,现在有饭吃,有盼头,怎么不用心做事。
铁钉的出现,极快的加大了房屋建筑。
古人从不缺智慧,当老工匠知道铁钉的用途后,他们建房子变得简单起来,大树原木为柱,树干为梁,用长铁钉一钉,房子框架就建好了,然后野草树枝为瓦,一间草屋就建好了。
十日间,潘凤带着工匠对主抓草屋建设,建设草屋三千多间,基本实现人人有屋居住。
待开荒完成,播下种子后,老百姓们就可砌泥砖为墙了。
潘烈知道上党郡中到处都是煤矿,只要找到一座煤矿,烧出红砖轻而易举。
十天时间,大量的石材、木材运输到虚空农场。
潘烈召集工匠开会,一起商量建设守护农田的堡垒,经过三天三夜的集中讨论,终于确定好建设方案。
守护农田堡垒,如同一个马蜂窝,以农田为中心,建三层筒子楼,筒子楼外面是一座一座箭塔。
筒子楼和箭塔都是木质结构,而基座和外墙都是由青石砌成,按照建造城墙的方式做,垫高了3米。
塔高七米,上面有两个射箭台,第一层射箭台,可以容纳三名弩兵;第二层射箭台,架设巨弩,2名军士操作。
这样的箭塔,一个方向五座,共十五座(传送门方向已全部纳入堡垒中)。
箭塔基座处,也可埋伏士兵出击,以长矛刺杀怪物。
箭塔与筒子楼相连,筒子楼士兵可以冲入箭塔,随时补充兵员。筒子楼顶楼,布置了十八座巨弩,需要三十六人操作。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