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四章 翠云楼(第 2/4 页)

    王如龙名声有闻,人称“搜刮知府”。别的不行,敛财加赋倒是很有一些手段。大名府的百姓提起他,都是直摇头。

    赵榛知道老人的心事,尽量找些宽慰的话说。

    老人说起梁山将士的际遇,就是一肚子火气,唏嘘难平:“若是朝廷不那么昏庸,那些人哪一个不是杀敌的好手?如今连皇上、太上皇并宗室人等都被金人掳往北国,太祖爷打下的锦绣江山,眼睁睁落入金人之手。国将不国,让大宋的子民何处去?”

    灵儿送走了病人,听爷爷又在絮絮叨叨着,朝赵榛挤挤眼,说道:“爷爷,这些话翻来覆去的,你不知说了多少遍了?”

    老人赶忙住声,自嘲道:“老了,真是老了.没个记性!不说了,不说了!”

    赵榛却很想听,哪怕说了多次。

    漂泊无定的日子,使他这个大宋皇子,曾经锦衣玉食的少年,突然尝尽了亡国丧家之苦。

    以前在宫中,衣食有着,花费不度,凡事皆有人侍候,再大的事情也轮不着他操心。每日悠哉度日,惦记的是哪里玩玩逛逛,何处吃吃喝喝,几曾有过这种孤苦窘困。

    那一切的浮世繁华,都随一场风雪去了,如今他是一只失巢的孤鸟。

    金兵犯境,黎民涂炭。他也是大宋的子民,他不能无动于衷。

    日光淡了,屋檐下还在滴着水。

    金兵似乎偃旗息鼓,暂时的平静也好。王如龙恢复了太平盛世的知府模样。只是见了赵榛,每每有些不自在,好在彼此各安其事。

    赵榛除了看军士操练,还请马扩从军中找了《虎钤经》《武经总要》等兵书来读。

    白日里,马扩还是不停地训练兵士,顾羽和沙真也忙个不停。

    趁着战事平歇,马扩着厢兵修复加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了强弩、床子弩和旋风炮。

    送往朝廷的急报,依旧没有回诏。看来增兵、援粮,暂时是不太可能的。好在大名府这些年虽然军备松弛,但府库粮食很充足,军械多可使用或者修复。马扩又安排作坊工匠,加紧制造箭弩。

    一切安排停当,他才稍稍松口气,心里踏实了。

    一连几日,赵榛都在房中读兵书。

    之前在宫中,赵榛学的多是经、史、诗赋,读《论语》《诗经》《左传》《尚书》《汉书》等经史书籍。《孙子兵法》倒是翻过,却只是囫囵吞枣,过眼云烟。

    如今,上了战场真正对敌,需要排兵布阵,谋设战法,发现原来读的书完全用不上。

    大宋朝一直重文抑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武人地位低下,难掌兵柄。而金兵压境,和战不绝,争吵不休,误君亡国的也是那帮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赵榛心里突然有了这样的念头。

    马扩见赵榛忽然对行军作战兴趣极大,还煞有介事地读起兵书来。初始以为他不过一时心血来潮,热度过了也就散了。不料赵榛接连几天都手不释卷,连吃饭都要人催,竟是入了迷,却是马扩没想到的。

    大宋固守“祖宗家法”,“欲兴文教,抑武事”。重用文臣,压制武将。打仗的是武人,统兵的却几乎都是文官。不解敌情,纸上谈兵,往往吃败仗。

    马扩在军中多年,甚知此弊。这次在大名府,王如龙竟然肯让他自主带兵守城,虽是例外,却是金兵当前、迫不得已。

    马扩等人在前苦心费力,功劳赏赐差不多都归了王如龙。乐享其成,他高兴还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去干涉马扩。何况,他对行军打仗可说是一无所知。

    马扩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失望。战乱时期,计较不了许多。不过看赵榛如此勤奋习练兵书,他倒赞赏有加。

    天气出奇的好。虽然起了风,有些冷,却远没有那么寒冷难耐。

    没有战事,金军没有迫近,大名城的居民似乎又恢复了旧时的日常。

    或许已经习惯,或者一时苟安。反正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只要不死,日子总是要继续。一家老少大小的肚子要填,差事不能丢,买卖还是要做。

    马扩巡城回来,看赵榛读得辛苦,便邀他到翠云楼散散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剑啸灵霄 彼岸之主 过河卒 山河志异 武圣!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志怪书 阵问长生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