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六章 大名府(一)(第 1/4 页)

    月色清冷,城墙上一片寒霜。

    两名禁兵瑟缩着身子,不停地跺着脚,双手使劲揉搓着,口中呵出一团团的白气。

    其中一个不耐烦地捂捂耳朵,抬头望望有些阴沉的天空:“瞧这天,明儿要下雪了吧?”

    一阵萧声,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呜咽哀婉,将这月色吹得愈发凄冷。

    这是大名府,大宋的北方都城。

    大名府南滨大河(黄河),北望幽燕,西依太行,东临齐鲁,大运河自城东穿流而过,环漳水而襟卫河,控扼河朔,为大宋北门之锁钥。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这样写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敌楼雄壮,堞道坦平;钱粮浩大,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可见其时之繁盛。

    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无险可守。北方民族越过燕云一带,即为一片开阔平原,契丹铁骑可直达黄河北岸,威胁宋都开封。

    “尽失山川之险,而以聚兵为险。”为抵御契丹南扰,时宰相吕夷简力主,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钦定大名府为陪都,改修外城,增建宫城,并沿卫河、漳河设广威、飞将、宣威等六个养马监(养马场),成为拱卫京畿的北方要冲。

    后宋辽签订“澶渊之盟”,“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仁宗朝名臣富弼语)。而誓书中有约,“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于此,宋朝不得再在边境一带修葺城池,筑造防御工事;甚至在黄河之北挖沟种田栽树,也为辽人所不许。

    大名府的武备由是皆废。守边的官员即使想未雨绸缪,为战事做些防备,也怕担上惹是生非的罪责。

    兵士和百姓更是习惯了和平无忧的平静日子,当金人即将侵临的消息传来,不禁一时人心惶恐,谈金色变。

    大名府知府王如龙,此刻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虽名龙,胆子却像老鼠。

    他满心欢喜赴任大名府,本以为是肥差,欲待捞足三年后谋求升迁京师。不成想才刚刚过了不到一年,屁股尚未坐稳,金兵就要打过来了。让他这个从未见识过异族刀兵的书生,一时间惶惶无主。

    常年的边境宁和,安逸无事,已让这些禁兵变得像喂饱了的猪,胳膊腿都生锈了。不仅斗志全无,听到金兵要来,比他这个知府还要害怕。别说打仗,就连骑马射箭,都未必能拉得出来。

    马扩的到来,让他稍稍松了口气。他和马扩并无深交,在京师也没说过几句话,但他对马扩却是了解的。

    马扩政和八年(1118年)考取武举,赐武举上舍出身,膂力超人,弓马娴熟,颇有胆豪。

    马扩随父马政出使金国,金主完颜阿骨打有意试探其功夫的深浅,邀他一起打猎。见一黄獐从草间跃起,马扩跃马驰逐,一箭将其毙命。阿骨打及随众皆惊愕,不想南人也有如此力大善射之人,高呼“也力麻立”,即善射之士。

    马扩丢掉了那些兵士,带着一个“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的空头衔,和王义渡过了淮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剑啸灵霄 武圣!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过河卒 玄鉴仙族 志怪书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