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政务学院传播改革思想(求订阅)(第 3/4 页)
内阁首辅更是皇帝朱佑樘的应声虫,所以朱佑樘的举措完全能通过内阁进行着,而不用皇帝自己亲自冲锋在前,这样也避免了皇帝和文官的直接对抗。
原本是反对之声的,不意外反对的当然是那帮御史,可惜朱佑樘通过东厂完全掌控了很多御史与盐商勾结的罪证,一次性惩罚了十几名御史官员,导致御史的声音空前虚弱。
所以此时的确是朱佑樘改革的好时机,这些学员们认为皇帝朱佑樘要是实施改革的话,有很大概率能成功,所以最近学院内讨论改革是越来越激烈,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费宏。
“如何进行改革?你们要想清楚一件事,那便是我们不是因为要改革而改革,而是因为想要改变如今之现状而进行改革,所以弄清楚此间因果关系,我们才好对症下药,大明文治不如唐宋,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为何不如,继而要如何改进追上唐宋,谁能告诉我答案?”
朱佑樘一步步引导着学员们问道。
“我们大明经济不如唐宋,导致教育不如唐宋,应该从此处着手。”王守仁说道。
“伯安,此言一语中的,的确大明经济不如唐宋,那么为什么不如唐宋呢?”朱佑樘继续发问道。
对啊,按道理大明起码版图直追唐朝,比宋要大得多,为什么经济却不如宋呢,办教育自然是需要钱的,没有钱如何办教育?
学员们开始陷入了思考中。
“院长,是不是因为大明需要供养的宗室人员太多,唐宋并无此成例。”费宏试探道。
“大明供养的宗室成员的确太多,这也是朕以后将要改革内容之一,但这个不是决定原因,想想前宋岁入一万万贯,而我大明却只有两千五百万贯,才前宋的四分之一,相比于唐也是远远不如,为何?”
被朱佑樘这么一说,学员开始意识到大明的税收政策有问题,但是他们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为何大明税收却只有两千五百万贯,根本原因是太多人不纳税,你们都知道大明的政策只要是考中秀才便有免税田,可是大明的秀才只会越来越多,而田亩却不会加增,长此以往,大明的税收只会越来越少。”朱佑樘说出了大明税收减少的根本原因。
学员们开始露出了羞愧的神色,他们当中都是此项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当中好多人都有人投献田亩在他们名下以逃避朝堂的征税,这是在挖大明的墙角。
“这只是田亩所收的税也只是一部分原因。”朱佑樘继续说道。
“即便是太祖,太宗之时,大明最高岁入也只有四千五百万左右,那时的秀才可没有此时多,而且和前宋相比依旧远远不如,和唐比起来也稍微不如,要知道唐也有岁入六千万,这些都是为何?”朱佑樘继续发问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