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拉王守仁上船(求订阅)(第 2/4 页)
看到这朱佑樘暗松了一口气,不枉他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有坚持不懈地洗脑,如今他有信心将大明未来的思想家拉到同他一条跑道上。
“嗯,伯安,我们先说说汉之灭亡。”
朱佑樘开口道:“汉以强亡,这个强只是豪大家强,而普通的平民小户却越来越弱,上无上升通道,下无立锥之地。如此才导致了后来的黄巾之乱。”
“皇上,若是当初汉朝严格执行他们的察举制度,如此平民的上升通道有了,后面也就不会有黄巾之乱?”王守仁假设出一种可能。
“不会,最多只是能将汉勉强续命,最终还会免不了灭亡一道。”朱佑樘肯定道。
“还请院长给学生解惑!”王守仁恳求道。
“看看后面的魏晋便知,魏晋基本延续了汉之制度,察举制度也基本保重了公道,但他们还是走向了灭亡。”朱佑樘说道。
“魏晋不是因为外族入侵吗?”王守仁的求知欲彻底被激起。
“外族入侵那只是外因,若是魏晋能保重足够的强大,何惧外敌,如汉之初匈奴何其强大,但最终被汉所灭,所以一个王朝的兴灭从来都不是外敌,而是家贼。”
这些朱佑樘不光是说给王守仁听的,也是说过他自己听的,自从登基以来,他也常常思考那些历史更迭的原因。
既然上天让他坐到这个位置上,他总得做些什么,才能不负来到此间一遭。
在其位谋其政。
若是因为他的存在,后续华夏再也不会有那些屈辱史,那真能称之一句“不负年华”。
其实一个王朝保持内在清明,只能保持政权长久而不能保证长久强盛,因为内部资源是有限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国人的眼界还有思想,将这个政权引入外向型。
要想打开国人眼界,开放思想是首当其冲,而王守仁就是朱佑樘想要的开山刀,一把思想的开山刀。
所以朱佑樘他是一定要将王守仁的思想改造成完全同他一条心。
“院长,如果说汉是因为豪大家的强取豪夺,那么唐不是因为藩镇割据吗?”王守仁继续问道。
“所谓的藩镇割据其实本质上和汉之豪大家并无二致,唐之藩镇与汉之豪大家并无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用自己地盘,有自己的武装,在他们的地盘予取予夺。”朱佑樘解释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