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二策(第 2/4 页)

    皇帝也没有急着回答沈毅的第一个问题,而是问道:“农学院…”

    “虽然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朕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个提法。”

    “陛下,民以食为天。”

    “天底下,吃饭的事情最大。”

    沈毅沉声道:“现在,大陈多种水稻,但是稻谷的产量并不高,有些地力不够的田地,一亩地所出,只有二百斤出头,出米之后,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肥沃一些的田地,至多也就是三四百斤。”

    沈毅神色严肃,开口道:“臣请陛下,以朝廷的身份,开设农学院,招一批有兴趣致力于农学的人进入,由朝廷供养,划给他们实验田。”

    “稻子,麦子以及其他种种,只要是地里能种的,都可以交给他们研究。”

    “研究习性,培育良种,再推行全国。”

    “臣叮嘱过,许复他这一次下西洋,会带回来一些神州所无有的作物,也可以交给他们育种。”

    “另外,还可以研究,如何增加土地肥力等等。”

    沈毅抬头看着皇帝,沉声道:“陛下,臣当年在江都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些问题,臣中举人之后,当时可以免二百亩田田赋,家里的族人找上门来,要把土地拖挂在臣名下,臣碍不过家里的长辈,就应了下来。”

    “不过臣只挂了一百亩地在名下,给自己留了一百亩地,想着有一天回江都了,能有一些自己的田地,钻研农学。”

    古往今来,对于农学有兴趣,并且深耕数十年,乃至于一辈子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些人还写出了《农经》这种大作,千古留名。

    这些人里,有些人是真的对种田感兴趣,而有些人,则是抱着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投身于此。

    一亩地多出十斤米,一年就可以多让许多人吃饱饭了。

    虽然民间一直有人在研究这些,但是研究的方向还不成系统,也没有官方出面,因此在产量上,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当然了,影响最大的,还是几千年的中庸,以及天道自然的思想。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然是一体浑圆的,不增不减,今年多收一点,明年就会少收一点,还有种几年地就要修养一段时间,恢复地力的说法。

    这个思想,甚至延绵到了意识形态上。

    很多主政的官员,都觉得人世间财富恒定,不增不减,商人多得一点,百姓就会少得一点。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沉溺 大魏宫廷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江湖三女侠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希腊神话 大唐官 我家娘子,不对劲 奶糖味的她 圣女请安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 小老板 阿吱,阿吱 北齐怪谈 斗罗之空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