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羊毛’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第 4/4 页)
这些国党军伤员,伤势有所恢复后,在上级派来的一名政工人员审查和思想工作下,都已经转变了思想,答应参加共委军了。
要不是文启东是个道士,年纪又有点大,也会被点燃热情,出山加入大部队了。
那边人一走,这边文启东就开始喊人,来帮他干活。
文启东首先找的是老汉文明亮,在村北面的坡地里,文启东对正在巡视田地的文老汉说道:“明亮大哥,这会先到小弟哪里看看呗。”
疑惑地看了看文启东,老汉文明亮问道:“嗯?,有啥事,那些伤员不是今天都走了吗?。”
“是啊,就是都走了,贫道才来找老哥你帮忙,喊几个人去把我那地里的棚子拆了,要不然,明年就会少收一袋麦子。大哥你是知道的,为了那十几名伤员,我不但棺材本没有了,连家底都被折腾了个干净,不多种点粮食,明年就没吃的了。”
听文启动一说,老汉文明亮就知道是啥事了,于是说道:“那行,这就到村里喊几个人,去把你地里的棚子拆了。那几根柱子,还是从李木匠家借的,拆了也好还回去。”
为了方便治疗那些国党军伤员,村里在文启东院子旁边的地里,搭建了一座两间房子大的棚子。
文启东急着把棚子拆掉,不是心疼被占用的那半亩地,而是害怕棚子被保留下来后,成了村里的公共用地,以后会很麻烦。
趁着文传根出山公干,先利索的把棚子拆了,不能拖到文传根回来。
因为文启东听到,文传根有一次和村小队队员说:“这个棚子,以后当村里的牲口棚也不错”这样话。
听到这话时,文启东真想一脚把文传根踢到牲口圈里,让他在牲口棚里待几天。
在老汉文明亮的招呼下,村里来了十几个汉子,半天的功夫,就把一座棚子拆的干干净净,除了棚顶的茅草,堆在文启东的院墙边,用来烧锅做饭外,其它的木料,当初是谁家的,就自己再扛回去。
棚子拆了,被踏实的田地,也被勤快的村民,重新翻耕了一遍,种上了冬小麦。
其实,文启东多虑了,文传根押着俘虏出山后,一直到腊月初才回山谷,而且是独身一人回来的。
一回来,他就把全村人召集了起来,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发动翻身做主的人民群众,为大战出力,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