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放火(第 3/4 页)
郑家会不会乖乖的听话,交出一百艘货船,对于这个问题,文启东不会放在心上。
船送过来了,就先用着,不送过来,移民运力紧张时,自己辛苦一趟,到其老巢自取就是了。
打发走了郑芝虎,船队没有再出状况,一夜过去,到了第二天上午,大员岛的海岸线,就在船队前方显现了出来。
由于船队拥有精密的海图,又有几名老海员指路,船队直接到达了大员岛的北部,淡水河入海口。
大员岛北部的淡水河,发源于岛上的中央山脉,由于处于海洋中的热带边缘地区,岛上的降水量很丰富,所以河流的水量很大,河道不但宽阔,河床也很深,几千料的大海船都能顺着河道行驶到上游。
船队没有在外海停留,直接进入河口,逆流而上几十里后,一个山地间的大盆地展现在船队面前。
这个方园一两千平方公里的盆地,原时空可是湾湾岛的繁华所在,有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和几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一个盆地内生活了几百万人。
不过现在,整个盆地内还是一片原始深林,除了生活在深林中的一些土著居民部落,就见不到外来人。
从三国开始,就有大陆来的移民到夷州岛定居,这些早期的移民,形成了后来的高山族各部。
当这些先期的移民,在岛上存活繁衍下来后,宋朝以后的移民,就只能在岛上的边缘地区生活了。
因为这些先期的移民,不但退化成了原始部落,生性变得野蛮,还占据了岛内的内陆地区,宋朝以后的小规模移民,争斗不过这些原始部落,只好在岛上的边缘地区生存。
特别是元末明末的移民,大都集中到大员岛的南部,哪里的生番部落较为开化,易于打交道。
就在这几年,闽省大旱,郑芝龙就在闽省官员的支持下,移民几万人到大员岛的南部地区开荒。
淡水河流域的大规模移民开发,原时空要到乾隆年间才开始,直到清末,才形成了几个小城镇。
在这异时空,文启东不想一开始,移民还没站稳脚跟时,就和海盗集团和荷兰人在岛南发生冲突,就选择了先开发岛屿的北部。
这一时期,大员岛的北部还有一批外来者,那就是岛屿最北端鸡笼湾里的西班牙人。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对于这些西班牙人,肯定是要清除的。
不过现在还不用那么急,初来乍到,还是先解决流民安置点的问题。
船队沿河向上游走了几十里后,来到了一处河流交汇处,对比了一下后世地图,这是淡水河较大的支流之一金龙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