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养人’真不容易(第 3/4 页)
最后,找到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北部大山上开两条引水渠
当然,北面的山上没有大河的水可引,能利用的水源,是两处水量较大的泉水
两处泉水都位于大山的半山腰处,地势高于山谷,距离山谷也不远
这个不远是指直线距离,要是在岩壁上开水渠,弯弯绕绕,最近的那处泉眼,要把水引进山谷,也需要开凿两公里距离的岩壁
这可是个大工程,还是会死人的危险工程,文启东很是犹豫有没有必要干
这一处泉水,水的流量并不大,一天也就几百个立方的流量,冬季恐怕流量会更少,想了想,在岩壁上开水渠,有点得不偿失
最后,文启东决定架一条管道,架两千米的管道,要比开两千米的水渠工程量要少一些
于是,文启东测绘了泉眼到山谷的地形,定好了各处管道的形状和支架部位,就回到了山谷
找来还没有撤走的工匠,趁着旁边山沟里的炼钢炉还没拆,准备铸造水管
为了便于安装和防锈,文启东没有铸造沉重的钢管,而是改变了配方,铸造一种全新的合金管
这种近似于铝合金的金属,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的特点,缺点是硬度要差一点
硬度差没关系,本就是应急的,再说,架在悬崖峭壁之间,不去人为破坏它,用个三二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个时间段里,山谷水坝早就蓄满水了,到时就是水管坏了,也影响不了山谷的生活
听到文启东要搞引水工程,何知客刚遣散完流民,就赶紧召集留下的男劳力来听从调遣
流民遣散的工作,何知客完成的不完美,除了留在山谷内的人,还有近百名流民不愿走
请示了文启东后,给这些流民配上锅碗瓢勺,配上农具,让他们在一处荒地开荒
这片荒地,位于平原和山地相交处,是向一位举人家买的,几百亩的荒地,就要了一千多两银子,比文启东十几平方公里的山谷还贵
等到引水工程完成时,已经到了七月中旬,三伏天的天气,却没有湿热的感觉,干燥的风,吹得田地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连本该茂盛的野草,都枯黄的低着头
山谷内最终住进来一百三十七人,这些人中,文启东在洛阳招的人和愿意留在山谷的工匠占了一半,剩下的几十人是从流民中挑得
一百多人,小孩和女人占了一小半,单身的男劳力只有十几个人
为了山谷的稳定,这些单身的男人,在不久之后,也会脱单,山谷内会再增加十几个人
两处泉水同时向山谷内供水,目前来看,山谷内的基本用水算是解决了
但要指望山谷内的田地解决粮食问题,今年是没指望了,山谷内开出来的都是生地,还错过了今年的种植季节,秋收是没指望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