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先把‘凭证’办好(第 3/4 页)
一行人进了修武县城,县城太小,城内的客栈也都不大,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空房较多的客栈,一行人住进去后,客栈就客满了
修武县城很小,主街就二条,县城里的人口还不到二千人,商业氛围还比不上文启东进的第一个明时空城镇沙城堡
这可能和修武县的位置有关,县城的北面就是太行山的南端,太行山南端的险峻高峰,把县城的整个北面都遮挡了,县城向北无路
就是向东和向西,走上一两百里,还是绕不过北面的太行山,所以修武县城看似地处中原,却是一个大山脚下的偏僻小县
不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旅也走不到这,县城里的商业氛围就不会好
一个小县城,一次来了五辆马车,二三十人,在这样的小县城就显得醒目了
好在,文启东一行进了县城后,既不买也不卖,只是单纯的住店,平时除了文启东外出,其他人都呆在客栈里将养身体,所以暂时也没有引发什么事端
文启东每天外出,是打探自己建观的事宜,要知道,建一个道观也是有说头的
天下的道观从产权上讲,分为丛林观和子孙观,一种属于公产,一种属于私产
文启东要建的是子孙观,属于私产,可以子子孙孙相传的那种
要说建道观,只要有地皮有钱,自可随便建,只要不是建皇宫那样的违制建筑,在古代,没人管你盖房子,特别是在荒山野岭里盖房子,绝对没有人来说你没手续是违章建筑
但是,古代也是有相关规定的,你没有备案建的道观,是不被朝廷承认的野观,要是压不住当地的衙役地痞,他们就把你按民户看待,你观里的人就得交税服徭役
好在文启东有道录司的度牒,在银子开道下,终于把建观的手续办好了
建观的地址选在县城西北,太行山脚下浅山区的一处山谷内,这处山谷并没有深入太行山区,算是南面的平原和北面大山的交接地带
这处山谷虽然山势不高,山谷两边的出口却地势陡峭,无路通行
但山谷的位置却并不是很偏僻,山谷和南面的平原离的并不远,只隔了两个小山头
在另一个时空的后世,这个山谷,有一个几百人口的自然村
不过在这明时空,这个山谷荒芜人烟,文启东花了一千两银子,把整个山谷以及周围的小山头都买了下来,并办理了地契
文启东为啥执着于手续地契呢?,不为啥,就是为了要一个名义,名正才言顺,有事时才占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