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度牒,我有一打(第 3/4 页)
两人走到院门前时,院门外已经有一人站立等候,看到等候之人,张管事上前两步,拱手施礼
“哎呀,有劳安兄久候了……”
被张管事称为安兄的男子,也拱手见礼
“张老弟客气了,
这位就是‘神医道长’吧,……失敬失敬……”
“我来介绍,文道长,这位是知州大人的亲信管事,安管家……”
“福生天尊,……”
文启东向知州的家人亲信安管家,轻施一礼
三人在院门处稍一寒暄,就一起进了州衙后院
明清两朝的流官,一般都住官衙,也有不住官衙,在外租房子住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官衙房舍真是破旧的不能住了
很奇怪吧,一地州县的门面官衙,为何会破旧不堪却不盖新的,说起来很‘可笑’,是官员们要彰显自己的‘清廉’
让老百姓看到,我们读圣贤书的一地父母官,真的是为民服务、两袖清风,不信就看看官衙,几十年上百年都不翻新修缮,不浪费一文钱的‘民脂民膏’
于是,一任又一任,官员们为了保留自己的‘清名’,都不愿意修衙
古代建筑,都是纯木或砖木结构,几十年下来,就都破旧不堪了
其实,朝廷每年都会批给各地衙门修建费的,有些是下拨,有些是当地上报截留核销
只不过,在‘官不修衙’这种风气下,修衙的银子落自己口袋它不香吗!,至于衙门破旧的问题,几年后自己就走了,还是留给下一任解决吧
所以,做官,特别是做州县之地的主官,不光是正室老婆不能带,就是住的地方也大多破旧不堪,比起‘坐地户’,县丞、主薄这些官的豪宅差远了
蒲州的衙门建筑还好,虽也破旧,但还能住人使用
一行三人没有深入后院,来到离院门不远处的一间客厅,张管事被留在了客厅,安管家带着文启东,从客厅的侧门来到了后间
这是附连客厅的偏房,相当于内客厅,不是亲近的人或是文启东这种情况,一般的人,进不了这地
进了偏厅,坐下等了片刻,一个老妈子和一个丫鬟,搀着一名娇弱身软的女子从后房出来
古代是讲究‘男女大防’的,各朝代要求标准不同
南宋以前的朝代,规矩大概和现代差不多,未婚女子是可以出门逛街的
自从南宋出了一个‘圣人’朱熹后,未婚女子就有了限制
对男女大防要求最严格的是清朝,清朝对未婚女子的限制简直就是变态,现在古装戏中那些小姐不下绣楼,被陌生男子看一眼都算‘失贞’……,这些都是清朝的规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