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羊毛’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第 2/4 页)
在医护兵王大伟又盯着药柜看时,文启东就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这是还想让自己的诊所出医疗药品啊。
文启东的医疗室,在大部队没来之前,几个药柜里,是装满了药材和常用配制药的。
大部队走时,不但战利品医药包没留下一个,就连文启东药柜里那些泡制好的药,也被征用了一大半。
看当时的情景,是真把文启东的小诊所,当成了村里的公共财产了。
现在,文启东已经把话说明了,自己唯一的一块大洋都掏出来了,可治疗伤员的药品,看文传根和王医护兵的意思,还是得医疗室来解决。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文启东没有亲身经历过,共委党的艰苦岁月。
文启东眼中的医疗室,和文传根和王大伟眼中的医疗室是不同的。
文启东看现在的医疗室,药品贵乏,难以为续。
可在文传根和王大伟眼中,还有很多药材的医疗室,怎能说缺少药品,没有治疗伤员的药呢!。
要知道,在困难时期,就是山中的分区医院,也没有医疗室的药品多,那时,一个分区医院,可是担负着几万部队人员的医疗保障。
对一直处于缺医少药的共委党来说,文启东的这间医疗室,开在一百多人的三家村,就是一种浪费。
这也是大部队走时,拿走医疗室一大半药品的原因。
说实话,对曾经阔气过,已经对钱不感兴趣的文启东来说,这诊疗室内的药品,哪怕是被全拿走了,他也不会在乎。
只不过,事情不能以文启东的真实本事来恒定,而是要以一名年老体衰的道士身份,来作为判定的标准。
如果文启东真是一名靠着医术吃饭的老道士,受到了这样的对待后,以后的日子应该怎么过?。
真靠村里人给他养老吗?,真靠得住吗?。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普世性来看,不能老拿特例来对比,毕竟那些特例,确实只是特例。
为了十几名伤员的后续治疗,三个人在医疗室里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定下来,以诊所的现有药品来维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