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沧海桑田(第 2/3 页)
与凤山观下属领地相比,大明朝廷统治的境内各地,却越来越颓废衰败了,王朝末日的景象,也越发的显现出来。
从崇祯八年开始,连续的干旱气候,笼罩着大明以及整个东亚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民众,在持续的干旱下,土地、牧场都没有了收成,只好开启了暴乱和抢劫的模式。
关内的民众,地里收获不到粮食,再被官吏们催逼税赋,纷纷踏上了造反和成为流民这两条路。
而草原和辽东地区,蒙人和女真人,在被后金八旗一统后,就后金八旗的带领下,开启了抢劫模式。
为了养活族人,扩大后金的生存空间,黄台吉没有被中原出了神仙吓倒,仍然如原时空一般,征服了朝鲜和草原后,对大明境内进行不断的抢劫。
不抢劫不行,随着八旗兵的扩大,特别是建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后,不对外抢劫,靠辽东那点歉收的田地,根本填不饱后金八旗这个强盗集团的肚子。
另外,八旗这个不事生产的强盗集团,所需要的购粮金银钱财,也需要抢劫来获取,要不然,关内的那些走私商们,可不会免费向辽东运送粮食物资。
原历史中,黄台吉在崇祯八年和九年劫掠了山西大同一线,为山西的走私商们彻底的打开了走私大门后,在崇祯九年,黄台吉称帝建国,改后金为大清。
这个有文启东存在的明时空,因为中原出了文启东这一个神仙,黄台吉没有在崇祯九年称帝,拖了两年,得知神仙道人常年闭关,不再理会俗世纷争后,就大着胆子,于崇祯十一年称帝建国,国名还是大清。
为了维持大清的统治,黄台吉刚宣布建国,就派出了多尔衮和阿巴泰,统领十万八旗精兵,又一次破关进犯,三个月的时间,就纵兵打到了济南府,前锋兵马甚至到了徐州边界,离海州连云镇也不远了。
这次八旗兵进关,除了抢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关内农民军进行呼应支援,同时,也是对凤山观势力的一次试探。
崇祯十一年的农民军,在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几人的合力围剿下,陷入了即将被剿灭的境地中。
对于农民军,由于文启东这个神仙没有插手干涉,农民军的历史发展轨迹并没有改变的太多,除了山阳镇到连云镇这条路周边地区的形势,被连云镇的移民改变了以外,其它地方,还是如原历史一样乱民遍地。
清兵的这次大规模入关,把奄奄一息的农民军,从覆灭的边缘拯救了回来。
入关的清兵,在直隶和山东肆虐了大半年后,直到崇祯十二年春,才带着大量的财富,和几十万人口,撤出了关内。
对清兵的入关,闭关的文启东没有过问,离清兵最近的连云镇民团也没有反应,整个凤山观系统,只忙着不停的移民。
黄台吉看到凤山观真的不管朱家皇帝的死活后,在崇祯十二年的冬季,又发动了辽西攻势,直接包围了锦州,摆出了围点打援的架势,打定主意要把大明的可战之兵耗光。
崇祯皇帝在大臣们的蛊惑下,毫不犹豫的跳进黄台吉的算计中,集合了整个大明北方的所有精兵,由洪承畴率领,救援锦州的同时,想毕其功于一役,和清兵进行决战。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