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由检的如意打算(第 2/4 页)
不管你做事多隐蔽,只要观主老爷一来,所做的事,就会暴露在神仙观主老爷的法眼之下,落得个财失人亡的下场。
这种无漏网之鱼的监察效果,没有一点缓和余地的严重后果,直接就震慑住了绝大部分管理者的小心思,各地管理层人员在他们的观主老爷不管事时,也保持着勤政、廉洁、奉公、高效、公正……的工作。
这种工作态度,和腐败黑暗的大明各级衙门比起来,那是天地的差别,管理层的廉洁奉公高效作为,使得整个移民工作和领地建设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对于这个明时空,文启东感觉自己做的已经够多的了,没看由于大量的移民,造成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东南部、南直隶北部等这些地区异常的安定,连流民都不多见了。
要知道在原时空的明末,这一片地区,是仅次于陕西山西的灾民动乱重灾区。
原时空中,这一大片区域的流民,在白莲教各个分支教派的蛊惑下,几千上万的灾民作乱,隔不多长时间就发生一次,到了崇祯十四年以后,光是几万人的农民军就有好几股。
现在好了,能造成动乱的灾民流民没有了,如此一来,那些教派分子没有了大量的民众支持,也闹腾不起来了。
这样的贡献,要是搁在英明的皇帝当政时期,是会给文启东颁发奖励的。
要知道,解决了流民的问题,不但解决了潜在的动乱,还减少了朝廷的负担。
看似简单的移民,可是一件需要耗费庞大人力物力的事,文启东目前不过才向海外移民五六十万人,已经前后消耗掉了近千万两的银子。
没看就连财雄势大的郑芝龙,只向大员岛移民了几万人,就受不住了。
现在,他把闽省的灾民,也交给了连云镇的移民船队。
如此巨大的耗费,还有通过移民带来的好处,这些都没被朝廷放在眼里,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看到的只有影响他们权力的负面威胁。
于是,朝廷就派出了谈判团队,带着分化拉拢的旨意,前往山阳镇找文启东谈判。
这次朝廷派出谈判的人员,太监是司礼监的张公公,文官是一名礼部的侍郎,这名江西籍的礼部侍郎,也是东林党中的一员。
文启东是得到了山阳镇政务处的禀告,才知道朝廷派人来了。
同时进山谷来通禀的,还有住在郡王府的赵王妃派来的人,来人是喊清河郡主回山阳镇的,说是赵王妃有要事和郡主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