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丰收的负面效应(第 2/4 页)
日子最不好过的是县令,还有负责收粮的粮长,以及最底层的衙役白役。
县令是因为收不上来税,完不成任务日子不好过,粮长们是因为筹不够税粮就得拿自己的家产抵税,而底层的衙役和帮闲们日子不好过,是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粮,城外也没有能养家的良田。
不过,县令即使完不成税收任务,也不耽搁收受贿赂,至少不缺吃喝。
而那些底层的胥吏帮闲,连续一两年没有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他们这些人,手里没有了钱财,家里吃不上大鱼大肉,就会费尽心思去搞钱。
怎么搞钱,官绅大户人家他们不敢动,目光只能是还盯着那些民户,也只有那些农户,他们可以任意欺压。
九月正是秋收后收税的时间,县城内的衙役税丁们纷纷出动,于是,县境内剩余的几百户农家就遭了秧。
这几百家民户,在几十倍的税赋重压下,卖光了所有的家产,交出了最后一粒粮食,还是完不成摊派后,只能拖家带口变成了流民。
山阳镇,道医培训学堂院内,文启东正在给三十多个学生上课,这些都是十岁左右的孩童,在他们老师严厉的目光下,都老老实实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认真学习。
这些孩童,是文启东在那些报名的孩子中挑选出来的,由于可供挑选的孩童太少,这些孩童,在文启东看来,资质都不是太好,可堪造就的没有几个。
“成不了大才,培养后能帮着做一些底层的事也行”,抱着这样的想法,文启东还是在五十多名的孩童中,挑选了三十多人出来。
这三十多名孩童,受过启蒙教育的不到五人,而这五个孩童,也只是会念三百千,只能算是识几个字。
虽然文启东编的医典是以白话文为主,可要想学通学好,也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而理解能力,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来提升。
教孩童们启蒙识字,是由请来的两名秀才负责,但能够认识世界的科学自然知识,就需要文启东来教了。
像是天气变化,环境变化,水土微生物等,这些对人体有外在影响的自然知识,靠那两名只读圣贤书的秀才是教不了的。
文启东不是教师专业的,但几年的销售干下来,说不上能言善辩,侃个大山,讲个故事却不成问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