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超级制造(第 2/3 页)
明时空的山岭野地,树木多不多?
没亲眼看到之前,文启东会根据现代科学法推断,觉得人口少、地域广,树木因该会很多。
从草原到关内,一路所见,树木确实是多,无人烟的山岭荒野中,长满了蒿草和杂树。
对,就是如此,山岭荒野中,多是枝丫低矮的杂树,只有那些陡峭深谷之地、无法攀爬的山巅,才有高大成林的年份久的树木。
至于原因,文启东猜测,可能是古代社会,特别是整个东亚地区,人们习惯于用木材建造房屋,木材建造的房屋建筑,保养维护不当,很容易就腐朽了。
房屋建筑倒了,就继续开采树木去建,这样的习惯,对树木,特别是成材的树木消耗是很大的。
消耗大,容易采伐的地方,成材的树木不等长起来就砍伐了,也只有人力不容易到达的地方,还能保留一些高大的林木。
历史上关中,到唐朝末期,黄土高原上原始深林就被采伐一空,在加上气候原因,就变成了水土都保不住黄土高原,连带着黄河水都变黄了。
元、宋、明、清,特别起明、清两朝,整个北方,燕山、太行上、泰山等北方山脉中的巨木,也几乎被采伐一空。
明朝后期和整个清朝,京城建造用木,特别是大型宫殿建筑用木,都需要到西南云贵大山中采伐。
这些对文启东没有影响,荒野山岭之中没有巨木只有杂木,反而正好符合他的需求。
一整天时间,文启东采集了足够多的原材料,造衣服纤维、能替代橡胶树的构树……,就连制造纸张原料都收集了很多。
原时空出游时备的卷纸已经用完了,文启东现在还没修炼到辟谷层次,也没能真气外放可以自我清洁的本事,只要吃喝,就要拉撒,没了干净的手纸,回归树叶木棍……
为了不浪费超级制造机器的能量,像这样日常用品,既然启动机器了,就一次多制造些,反正小球储物空间足够大。
采集原料用了一天,时间主要耽搁在了小球收取物质上。
文启东对小球的掌控,收取物质和体积还不能无限量,这就像是吃饭,只能一口一口吃。
不过一天下来,神识对于小球的掌控,又得到锻炼和加强。
打开小球空间的口径还是一米,能掌控的进出重量增加了一些,现在两百公斤以下的物体,只要体积不超出,文启东都能自如控制。
天快黑时,文启东也没回到官道旁边,而是在一处山坳扎下了宿营地,免得遇到麻烦。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