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喂不熟的孙举人(第 1/4 页)
明末清初的人物中,洪承畴绝对算是一位重量级的角色。
崇祯九年时的洪承畴,权力已经没有崇祯八年时那么大了,朝廷委派了卢象升分走了他一半的兵权。
之所以如此,是他在去年陕西的剿匪中,吃了几次败仗,连勐将总兵曹文诏都折进去了。
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他负责的地域太大了,顾东不顾西,造成了大的疏漏。
眼看着只要再进一步,就能成为内阁大臣,一个疏忽就又倒退了一步,洪承畴很是心有不甘。
古代的文人所追求的,不外是权、钱、名这三种东西。
对洪承畴来说,他看重的是权和名。
在明朝中后期,一个文臣, 想获得大权力,那就是进内阁成为首辅。
想要拥有大名声,就要成为一代名臣,或是成为王阳明那样的学问家。
这两条路,对绝大多数文臣来说,成为内阁大臣,死后有资格记录在史书上的希望,比成为一代学问大家要容易些。
被朝廷削减了兵权以后,仍然负责剿匪的洪承畴,为了给手下的兵马提供足够的钱粮兵器,把主意打到山阳镇头上。
为人精明处事知道变通的洪承畴,当然知道山阳镇是个什么所在,很清楚以自己的身份, 在那道人面前还不够看, 无法搞强势征收那一套。
不能以势压人, 那就以理服人,不迂腐, 懂的变通,脸皮厚的洪承畴,决定以化缘的形式向山阳镇讨要钱粮。
春日下的卧虎山,已经显露出春的绿意,一些不用为衣食操劳的书生,三三两两的来到卧虎山登高望远,吟诗作画,在那些同来游春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们面前,显露自己的才华风流。
今天,等卧虎山游春的人流中,多了一位清瘦的中年文士。
登上了卧虎崖后,中年文士在崖顶的凉亭中转了一圈,先看了看八根凉亭石柱上,那些新旧不一的涂鸦题诗。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