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三(第 2/2 页)

    此刻关宁军还剩下不到八千人,看着有序退去的清军,徒叹奈何,五百城管也是强弩之末,几乎人人带伤,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从容撤出,开始回头寻找自己倒地的伙伴,整个方圆三四里的战场,犹如一个大坟场,晚风吹过,一片血腥味,伴随着众多痛苦的哀嚎,祖大寿祖大弼浑身染血,此战副将游击死伤好几个,四千多明军命丧当场,还要加上五百余神兵卫城管,没人认为自己赢了,自关宁军组建自今就没有过如此惨烈的肉搏,以前也有过酷烈之战,不是明军全军覆灭,就是清军小败而回,这次算是野战中第一次没被消灭,看起来旗鼓相当,其实明军真的后怕之极,若非蒙古鞑子自乱阵脚,今天所有人都要埋骨沙场,庆幸的是双方都已精疲力尽,都认为缠斗下去对自己不利,都选择了缓缓后退,脱离接触后的明军才算逃出生天。

    满蒙联军撤往锦州东面大营,多尔衮见到浑身血迹的多铎,心中大惊,关宁军竟然敢正面硬抗大清勇士,还有那神秘的火器部队不凡的战斗力,都说明一年多来明军有了很大改变,仅仅一个下午近千勇士,近三千蒙古鞑子的死伤,还是在自己认为绝对能赢的情况下,听多铎述说战场几次反复,关宁军死战不退,看起来自己真的不能小看了这帮老对手,他又拿起先前缴获的板甲钢刀仔细观看,如此精良工艺,比之大清铁器优秀太多,这一切肯定和神秘的怪兽部队有关,庆幸的是今天这场战事没发现怪兽部队大举出动,只有一千火器部队加入,此战也基本被消灭,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皇太极和他自己对汉军旗的格外重视,不是没有道理,光靠武勇大清有绝对把握打赢明军,但火器火炮的厉害血肉之躯真难以抵挡,今后要想彻底打败明军,必然要靠乌真超哈的大量火炮,尤其攻城略地,没有火炮真不行,关键是那支让大清谈虎色变的怪兽军队为什么还不现身?今天一战可以看出,这样的数量不大的神秘军队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火炮上来对战加上将士勇猛,一股摧毁之还是有把握的,如今自己手里十数万大军,再加上即将前来的汉军旗,应该没有踏不平的沟坎。

    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吴克善几天来反复商讨此战胜负,大清没有输,以胜仗回报给沈阳的皇太极就可以,并要求汉军旗尽快赶到锦州来,同时觉得不能示弱,还得不断挑衅,以数千人马为单位扫荡,不得麻痹大意,一旦碰到大股明军,几路人马立即会合,聚而歼之,同时派出大量阿卡哨探,紧盯明军动向,一有怪兽军队踪迹立刻飞报大营,这次来一定要报一年多来的血仇,给归天的诸多忠勇将士报仇血恨。

    远在沈阳的皇太极接到前线捷报,近千勇士损失,一看就明白算不上胜利,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以两千多蒙古炮灰的代价,重创了锦州火器部队,看起来可怕的火器军也不是数量优势骑兵的对手,对于多尔衮引蛇出洞的计划,他是赞成的,只有找到那支怪兽军队,决一死战,彻底消灭,才能荡平入主中原的道路,眼下汉军旗火器装备进度很慢,那么明军想要装备更多火器必然和他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自己两三万汉军旗准备就绪,夺取锦州应该问题不大,于是他下令给多尔衮,继续骚扰明军,有机会的话把锦州南面也给围死,不能让他们有源源不断粮草接济,让锦州成为孤军一支,只要再过两个月,乌真超哈就将开拔锦州前线。

    同样,宁锦战事的捷报也报到了大明朝廷,一战杀灭建奴千余,蒙古鞑子三千余,表面看起来是场大胜,不懂军事的文官纷纷上表庆贺,至少在他们看来,明军并非一无用处,只要将士用命,十数万关宁军有和建奴决一死战的能力,崇祯开始也是这么认为,但他来到皇庄,整个战场态势在沙盘上摆出来,几十个大明干城演变进攻防守突围反突围之后,他意识到这完全是轻敌冒进,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把戏,近五千精锐损失,要不是建奴主动退却,现在谁胜谁败还说不定,洪承畴杨嗣昌尤其心疼一千城管队,精良装备还是被打残了,可见建奴战斗力并未减弱,据陈之伟峰他们说,后面建奴汉军旗火器部队还会上来,到时候火炮对火炮,这锦州看起来还真有危险,崇祯顿时无语,当然表面的胜利还是要维持,前方还是需要安抚,于是下旨赏赐黄金白银若干,御酒粮食等,表彰有功人员,简拔祖大寿为征辽将军,祖大弼则正式升任宁远总兵,算是对这场胜利的安慰。

    鉴于城管队死伤惨重,神兵卫要求他们迅速撤离,留下若干手榴弹给锦州,其余的火器装备一干带走,带不走的也要销毁,绝不能落入建奴手中,祖大寿本想强留这些火器部队,奈何这支军队真不归他管,这次血战也的确伤了他们元气,因此接到圣旨以及神兵卫来信后,思量再三,还是放行了,看着四百余城管手捧众多骨灰坛,以及近百伤兵离去,他内心原先的一点骄傲,已经荡然无存,那天人家死伤过半仍然能战,宁锦军队若不是同气连枝,自家人救自家人的话,早就崩溃了,这些火器军一撤,今后打死自己也不会出去野战,也要反复叮咛自己几个兄弟子侄,看好城池就可以,别再异想天开了。

    宁远的邱民仰虽然不懂军事,但他也看出来,这次出去乃是险中求胜,看到路过的数百白衣白帽神情肃穆的城管军,更坚定了他不能野战的决心,几次和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的张若麒大动肝火,认为明军本就不如建奴,还如此不识大体强令出战,以至于关宁军死伤惨重,若是早遵闭关自守,何至于此,张若麒则是完全不同意,此战乃大胜,斩杀数千鞑子,付出代价是应该的,连朝廷都认可,怎么就算是损失惨重了?两个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搞得众人心烦意乱,祖大弼等人虽受朝廷表彰,可他们心里清楚,先前狂妄了,以为建奴几次大败,关宁军有能力一搏,经此一战,说明自己还是差了人家一头,所以他内心是同意邱民仰坚守的主张,只是手握军权的张若麒坚持认为,明军有和建奴野战的能力,还在空想着出城迎战,祖大弼只能用各种理由推托,表示需要时间休整,难以仓促应战云云。

    锦州的多尔衮接到皇太极命令,马上下令满蒙联军堵住宁远和锦州通道,务求不让一粒粮米运进锦州,他这样做也是蒙古军到来之后兵力空前膨胀,有实力封锁宁锦,而锦州外围壕沟营地已然齐全,根本不怕明军正面攻击,断了锦州后援,再派出几股人马不停骚扰宁远等地,必要时他甚至有力量包围宁远城,只要将宁锦一线的几个城池变成孤城,围困几个月,明军不战自乱,到时一鼓作气拿下锦州这个钉子水到渠成,不得不说,后金军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明军整个松锦大战就是从锦州断了外援开始一步步走向失败的。

    损失惨重的城管刚离开锦州回天津,锦州就被清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宁远城内巡抚和监军意见不合,手下将领莫衷一是,祖大弼认为锦州粮草足够坚持一两年的,可也有将领认为该打通宁锦通道,不能见死不救,张若麒更是极力主张派兵出战,必须给锦州输送物资,同时上书朝廷,要求增派援军,崇祯接到前方战报,本兵陈新甲和一批文官再次要求调动九边明军,连内阁首辅薛国观也开始赞成,理由是建奴十数万大军云集,锦州断绝,绝非骚扰,而是准备大举进攻,必须做出相应安排未雨绸缪,看着满朝争议,崇祯赶紧又来到皇庄,洪承畴杨嗣昌等人的意见是不能冒进,也不要去救援锦州,锦州粮草可以坚持的,若是援军中了建奴埋伏,必然影响整个防线,而陈之伟峰范小武还特意指出松山,杏山,笔架山等地必须加强防范,防止清军突袭几处粮草基地,崇祯看得眼花缭乱,如今这个乱战局面,哪一处看起来都危如累卵,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总之虽然有神兵卫新军即将告成的底气,也还有对宁锦防线随时被摧垮的担忧,于是回宫之后索性将所有建议束之高阁,暂时不管了,你们前面认为该打就打,该守就守,唯一的要求就是锦州松山等地不能丢失。

    是战是守朝廷没有意见,邱民仰和张若麒都各行其是,张若麒掌握军权,自然一力主战,当下招来祖大弼等人,要求他们做好突袭准备,祖大弼明知自己野战不是建奴对手,但锦州自己兄长被困,豁出去一战也应该的,不敢反对坚决,于是白马石一战仅仅过去十多天,又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松山,杏山,塔山周围现在全是清军,想要打通锦州南门,必然是苦战,即使是依托塔山松山这些坚固城池,一不小心也将陷入清军包围,怎么打?伤势刚刚好一点的祖大弼几天来一直在琢磨,宁远城只有两万多正规军,不可能全部出动,得留一万守城,用一万人马对抗到处都是的建奴,他真没有把握,张若麒也知道这点军队不够,作为关宁锦防线实际指挥者,他一边再次向朝廷要求增兵,一边调动山海关万余军队来宁远,以两万关宁铁骑撕开建奴的层层封锁,不得不说想法是对的,但此时锦州并不是到了非救不可的地步,祖大寿已多次表示,锦州粮食足够支撑一两年的,而建奴不善于攻城,守住锦州没问题,所以不必要投入大量人马和建奴死战,可朝廷一力主战的官员很多,以兵部尚书为首的一帮人恨不得今天就调集天下精锐和清军决一死战,几次接触战的不胜不败,助长了明廷内部的盲目乐观,他们不知道这是清军在放长线钓大鱼,大明调动的军队越多,对清军来说越好,你们尽管来,最好九边明军全部调来,省得将来还要各个击破,哪有一战定乾坤来的爽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异香 剑来 洪荒之青虚 志怪书 仙逆 冰河洗剑录 不朽凡人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武圣! 聊斋大圣人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我师叔是林正英 修真门派掌门路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洪荒之截教仙童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