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章 多尔衮的野望(第 2/2 页)

    卢象升把前几天自己上了密折的事说了,杨廷麟以为大妙,如今朝廷江河日下,军阀听调不听宣,皇帝手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只是几个忠臣在维持着,这样下去恐怕根本无法面对东虏,收复东北只能是空谈,如今天助大明,降下神军,无论如何都必须掌握在皇帝手中,最差也要掌握在大明忠臣的手中,其可怕的战力绝不能被心怀异心之人利用,两人商定必要时将以身家性命系之,必须让当今皇帝认清形势,促成此事,若能由他们成为第一批新军则更为精妙,当然眼前多尔衮大军将临,大战在即,卢象升是看到过天降神兵作战的,心里有九成的胜算,杨廷麟没有看到过这天降神兵的作战方式,更期盼能亲眼目睹那些神器的威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战无论胜负,就是拼光老底,搭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能给建奴多少杀伤就多少杀伤,大明太艰难了,所有战场几无胜绩,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就如此改姓,国家养士几百年,是到了报答皇恩的时候了,有天降神兵在此,若还不能阻止建奴,那还不如早早自我一头撞死算了。

    这边卢象升和杨廷麟彻夜长谈,感觉先遣团这帮人对他们两个异乎寻常的亲热和尊敬,这种尊敬不是表面的敷衍那么简单,而是能感受到每一个天降神兵发自内心的崇敬,这几天卢象升左谈右探,知道了很多“秘密”,比如他全家忠烈,所有卢姓兄弟都战死在与建奴对抗的一线,而杨廷麟也知道了自己日后是南明的兵部尚书,战死沙场,很多以前的同朝官员,大部在抗击建奴的战斗中牺牲,中原大地一半人口被建奴屠杀,这些场景细细想来,未必不可能,大明风雨飘摇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目前的国力看来,说句大不敬的话,改朝换代的末世景象已然呈现在眼前,如此惨烈也能理解,知道了一些事情,自然内心希望借助天降神兵之力,力挽狂澜,每个读书人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只要他们有一口气,就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异族蹂躏中原,而已现有的军队来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皇帝又多疑,朝廷诸公束手无策,一切就必须要靠他们自己全力争取,两人商定一旦战事稍歇,即要求陛见,抓住这次千年难遇的机会,就是杀头也要促成大明和天降神兵的联合,其它条件不管如何都是次要的,一切皆可以商谈。

    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也急,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有神兵这回事,但如此大捷摆在眼前,没有理由不弄个一清二楚,曹化淳刚出京没久,卢象升送来的礼物更证实了有奇迹发生,光这些大明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足以扫清一切怀疑,这不是寒冬腊月该有的东西,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句话还是听小太监们悄悄议论来的,于是崇祯又加派了太监杜勋,这个历史上投降了李自成的人紧追曹化淳,催促赶紧找到卢象升和天雄军,司礼监总管曹化淳一见到杜勋小子带的皇上口谕,马上和杜勋轻车就简,带着崇祯的圣旨一路飞奔,他的心情是迫切的,皇帝忧心如焚,既然有神奇的事发生,那就得搞清楚是友是敌,大明经不起折腾了,卢象升奏折里说得天花乱坠,究竟怎么回事,得需要他这个总管太监亲眼目睹的汇报,张之极虽然不知道曹化淳为什么这么着急赶路,但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肯定出了什么大事,一般象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红人,根本不会为了一个二品官员的升降前往宣旨,更不会这么急,这里面一定有蹊跷,当看到那么多进贡礼品,绝大部分自己一辈子都没见过,张之极已经可以确定,卢象升那边一定出了大事,不止是大败建奴那么简单。

    本来不多的队伍,一下子又跑散了小几百,左弯右绕地硬是连夜赶了几百里路,一路上还几次险些撞上建奴游骑,终于在临清郊外碰到了天雄军的夜不收,看着身边一起赶到的不足百骑的钦差护卫,张之极脸红脖子粗,尴尬得无以复加,出来上千人,到达天雄军驻地十不存一,这就是大明的御林军,短短一千多里路,基本毫无章法,一团乱麻。曹化淳和杜勋没工夫和张之极闲叨叨,京营这副乱摊子谁都心知肚明,眼前只要到达的人整好队,能见到卢象升宣旨就算是完成了皇帝托付任务的一半,于是几个人整好衣冠,在夜不收的带路下,即使疲惫不堪,但还是打起精神看到了营门口站立的卢象升和杨廷麟一众大明官员,一丝笑容回到了三人脸上,没有危险了,这是此行的目的地,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索浑是根本不信有什么神仙鬼怪出没的,他所率领的镶白旗人马自打和明军交战以来,就没有吃过败仗,别说五千人马在手,就是只有五百一千的,他也敢往万人明军队里撞,他们是狼是虎,明军这些怂包比羊群都容易对付,就是有一两支抵抗的,也不过就是几只不怕死的羊自寻死路而已,对于索浑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五千人马足可以横扫一切了,对付几千天雄军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勇士,不知道多尔衮怎么想的,在他后面居然又派了近万人马紧跟,如此小心完全是多余的,从衡水出发直到临清郊外,不过两百里,一路上连个鬼都没见到,他是真不明白睿亲王为何如此畏畏缩缩的,等到看到临清郊外几道弯弯曲曲笑死人的防线,他终于放声大笑,这些南蛮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靠这几道一步就能跨过的小沟妄想阻挡战无不胜的大清铁骑?连个有建制的军营都看不到,稀稀疏疏的难得看到几个人影,这大明官员究竟怎么想的?学小孩玩泥巴?他本来还想修正一下,再来个兵临城下,现在看到这样几道弯弯绕的沟渠,所有的疑惑全然释放,只是稍作停留,一挥手,几千人马整队准备冲向那空空落落的阵地。

    卢象升恭恭敬敬地摆好香案,一跪到底,马上就感觉到膝盖有些不适应了,这几天基本就没有跪拜过什么,天降神兵不兴这一套,握手倒是熟练了不少,现在一下子跪拜天使,反而感觉到有些生疏了,这边曹化淳也看出了卢象升地小变化,没言语,展开圣旨高声朗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意思就是卢象升此次功劳极大,皇帝很欣慰,挂兵部尚书衔,总督勤王兵马,望再接再厉,凯歌高奏,皇帝比不亏待云云,圣旨宣读完毕,杜勋赶忙搀扶在地的一众官员,喜笑颜开,“恭喜卢大人,皇上念着大人,我等日夜兼程,总算不负圣上重托,还请卢大人收了旨意”卢象升山呼万岁完毕接过圣旨,搭着杜勋的手站了起来,邀曹化淳张之极杜勋上座,曹化淳刚一落座,就挥手让左右退下,张之极一看也走向门外,曹化淳赶忙说道:“公爷留步,皇上此次命公爷护卫,本就不防着”,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圣旨来,这个才是今天需要交代的大事,卢象升见罢又要下跪,曹化淳出手阻止了“建斗,此非廷旨乃皇上中旨,皇上有口谕不必跪接”卢象升闻言一躬到底,“臣卢象升恭听圣训”

    曹化淳即展开圣旨,大略意思是,前几日卿之密折朕已然看过,天下真有此奇迹乎?今特派司礼监秉笔曹化淳前来核实,卿当全力配合,并查明天降之人究竟何用意?其所携器械是否真如密折中所写,我大明可否仿制?其人来此可有它图?知晓者几何?若其人有异心,可携前旨聚天下勤王军一举扑灭,缴获其器械为我所用,并望卢象升不负朕托,此事办成封侯拜爵朕绝不亏待云云。卢象升听罢内心是五味杂陈,知道当今皇上疑心病又犯了,自己密折中写的明明白白,人家是来襄助大明的,不是要你老朱家江山的,却还要来一份提防围剿的旨意,要是有能力剿灭天降神兵的话,东北早收复了,还用的着全国勤王?内心不平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当下对着曹化淳杜勋张之极表态,一定尽心尽力按照圣旨的意思办,曹化淳一看知道卢象升有意见,马上言道“此也是为防万一,并非皇上容不下”打了个圆场,一旁张之极和杜勋则是恍然大悟,果然传言非虚,大明竟然有天降之人来到,看来此次临清之行的确非同小可,只可惜到这的京营将士太少了,没多大作用啊,当然内心被秘密诱惑的好奇占了更多位置。

    曹化淳望着卢象升和杨廷麟,他们是最先接触天降神兵的人,自然要从他们口中大致了解一下,卢象升也没犹豫,这十余天所见所闻和盘托出,娓娓道来,曹化淳杜勋张之极听得是满脸惊诧,在京中看过卢象升的密折所写,哪有身临其境当事人亲身体验的真切?尤其他们这些太监,一身寄托皇家,眼见着大明江山摇摇欲坠,那些大臣可以明哲保身,甚至改换门庭,他们这些自幼净身入宫的奴才可就毫无退路可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完全寄托在皇帝的兴衰荣辱上,各地败报他们看得比皇帝更急,若不是崇祯大力削弱了太监的权力,他们早就动手效魏忠贤故事了,朝中文武有几个真才实学得?全部都是遇事推诿的主,除了皇帝需要拜托这些酒囊饭袋外,他们内廷根本就从心里瞧不起这些卖弄学问的废物。

    现在真是喜从天降,将下一批能挽救大明的人来,犹如茫茫黑夜中出现的一盏明灯,忽然之间给众人一个大大的信心,所以从心里讲,他们太监更接纳任何可以左右一切的定海神针的存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异香 剑来 洪荒之青虚 志怪书 仙逆 冰河洗剑录 不朽凡人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武圣! 聊斋大圣人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我师叔是林正英 修真门派掌门路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洪荒之截教仙童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