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开始收紧口袋(第 1/ 页)

    郑芝龙等人听罢,也是宽慰许多,神兵卫不防着他们,对他们开放,说明很多问题,证明自己以前真的小肚鸡肠了,于是笑着对范小武介绍说此人是手下守备施琅,年方十八,作战勇猛,年轻有为,不料一说出名字,十几个现代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一个个都站了起来回头望向这个年轻将领,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是金子总会发光,无论任何时候总有超出众人的光环加持,这不刚才大家还在唇枪舌剑,转眼就冒出了一个历史名人,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

    这架势所有人都愣住了,神兵卫刚才和几个郑家将领你来我往,也没见这么沉不住气,怎么一听说施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守备,却好似见了什么大人物一样,真真大出意外,连郑芝龙和巡抚大人都惊讶莫名,难道他们早就认识?或者~~?

    “原来是施琅施将军,果然一表人才,飞黄,此小将与公子年龄相仿,又有心广闻博学,不如就让他随公子一同前往皇庄,互相照应,亦可为将来协同收复大员等地做些准备,我等海上正缺少这样的指挥人才啊”

    “东洋伯说笑了,神兵卫人才济济,岂是我处可比?这施琅只是五品,到时怕是辱没了神兵威名啊”郑芝龙是在试探,这施琅究竟怎么回事?竟然会引得神兵重视?范小武只得打圆场,“这里那么多将军就属施将军年龄最小,小小年纪就立下功劳,佩服佩服,又与我神兵年纪相若,难能可贵,公子和我等相处甚好,想来象施将军这样的年轻人才更容易理解我等作为,故希望郑将军多推荐几个如此后生来我处,也好为以后交往打下基础”“原来如此,早听说神兵卫皆是年轻有为,今日东洋伯一说,确是在理,此事郑某定然放在心上,施琅,还不谢过神兵卫提携之恩?”郑芝龙这么说话,明显是首肯施琅随大公子郑森一起去神兵卫学习,施琅多聪明,赶紧上前深深一礼,他从参加第二次海战开始就明白引以为傲的郑家舰队,不是神兵卫的对手,苦于人微言轻,没有进一步了解的机会,今日酒宴是看准了空档,直接提出,大家都在场面上,明来明去,不会引起太多猜疑,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郑芝龙来说,儿子有个伴相互有个照应,对于范小武他们来说,历史名人更是求之不得,所以此事三言两语就定下了。

    饭后,范小武和郑芝龙包括福建巡抚包括郑家诸多将领又在一起商量了许多商贸事宜,神兵卫的要求是海贸肯定要进行,而且是单独进行,不会向任何人低头,目前主要是粮食,以缓解北方困境,这也是当今皇帝期盼的事,刻不容缓,无论是西夷还是海盗欲阻拦,必然遭到神兵卫报复,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家都是大明子民,希望能够得到福建的理解支持,当然他们还需要南洋的橡胶蔗糖等物资,投资自然不会少,因此郑家海上失去的利益会得到补充,只会多不会少,当然最大的目标是大员,范小武重申,一旦北方平定,最晚明年就会收复大员,希望郑家早些做好准备,立下这不世功勋封妻荫子不在话下,另外以后还要借重郑家船队,向更远的天竺,渤泥,爪哇,暹罗,湓亨,吕宋进发,接着就是欧罗巴,澳洲美洲等地,如此广阔地域,神兵卫没有独占的能力,需要象郑家这样有丰富经验的家族相助,故大家联合前景不言而喻,互相掣肘则只会利于西夷,一番陈述,让所有人大开眼界,郑芝龙早年做过西夷的通译,对于西洋的了解远胜于当时大明官僚,因此经范小武等人一说,豁然开朗,原来神兵的目标如此远大,远超出自己想象,他一直以为这世上再没有人比自己眼光更开阔了,没想到神兵卫比他了解的更深更透彻,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从范小武有条有理的安排来说,不得不说神兵卫深谋远虑,方方面面比自己充分太多,原来还顾虑收复大员只是一块大饼,现在看来还是自己格局小了,人家的眼光已经看向西夷老巢欧罗巴了,难怪儿子三番四次提醒自己,和人家一比,自己和兄弟们就是井底之蛙,此次自己负荆请罪做的绝对正确,亏了和神兵尽释前嫌,否则真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众多将领原来的不服气,也被范小武他们描述的前景给惊到,大员根本就是个小目标,澳洲美洲几个大明疆域的土地才是神兵的目标,比起如此大的利益,自己损失几十艏船,几十万银两完全不值一提,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大家和西夷都交过手,就神兵卫目前显露出来的实力,两相对照,的确比西夷更为强大,若是真能打到西夷老巢,那这个利益就不可想象了,光缴获几艏满是火炮的盖伦船就足够填补两次海战的损失,更别说还有那么大土地等着大家去开发,如此大的饼无论如何也要咬上一口,哎,后悔啊,早知道神兵这样大手笔,自己何苦去自讨苦吃?意气用事,见识太短了,还是施琅后生可畏,见风使舵让他抓住了机会,被神兵看中,要是自己没那么冲动,去天津学习驾驶这样钢铁打造的战船,那以后自己岂不是在海上横着走?一帮老兄弟长吁短叹,纷纷表示要去神兵卫学习,一下子让郑芝龙难堪起来,手下生死兄弟要是全被神兵挖走,自己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不行啊,范小武看出了郑芝龙的尴尬,当即表示,你们现在都是朝廷命官,有守土之责,难以分身,要不这样吧,各家选择几个聪明伶俐的小伙,人数不限,由大公子和施琅带着,前往天津学习,包吃包住包教,反正我们要造很多船,以后也会支持福建广东一些,正需要很多熟悉大海的人来担当,你们得天独厚。舍我其谁?

    又是天大的好事,没见郑森小小年纪寸功未立就被皇帝提拔为锦衣卫百户?以后要是再立新功,必然前途无量,自己折腾半生图的啥?不就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吗?既然神兵卫有意招揽,瞌睡送枕头,何乐而不为呢?几十个将领马上心里盘算开来,家里谁谁到了自立的年龄,也该让他们出来闯荡一番了,不然整天游手好闲,尽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有这样一个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当下就有几个争先恐后报名,说自己家小子合适在公子手下驱使云云,搞得几个现代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最高兴的是范小武,他这个准海军司令手下就那么百十个现代人,加上乱七八糟正在训练中的人员,也就两千出头,对于重中之重的海军来说,差的太远,别说几十个几百个原海盗家属,就是几千个他都要,那就是现代电子厂招工,包吃包住包卖身,都是未来殖民先驱,众多旱鸭子始终比不过郑家那些半吊子渔民的可塑性,所以一见纷涌而上的诸多将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大明官民缺的就是糖衣炮弹,只要利益到位,他们就是自己手里的炮灰,好!人越多越好,自己发展壮大,现代人的伤亡几率就越小不是?当然来者不拒!

    眼看就要乱套,郑芝龙赶忙咳嗽了一下,示意众人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脸面,不过随头吩咐管家记下这些家属姓名,回头再给神兵过目,反正自己小子已经力拔头筹,给手下一些好处也是应该的,顺水推舟,如今粮食橡胶蔗糖生意谈成,大员收复基本敲定,那以后神兵卫和郑家就是一家,当下告诫诸多手下,以前过节再不可提起,这海上只要是挂神兵红旗的一律不可造次,若发现有人阳奉阴违,别怪我郑某翻脸不认人,为天下苍生计,为圣天子计,为大明百姓计,我等以后尽力配合神兵,待平定北方之后,我们全力向西夷地界发展,谁要是软蛋,谁就不是大明的子民,人人得而诛之!慷慨激昂之下,所有将领也随之高声附和,表示绝不辜负天子期望,不负神兵栽培,不负巡抚大人总兵大人军令,回去后约束手下,再不敢寻衅滋事,如有违抗,天打五雷轰!

    一场本来剑拔弩张的会面,让现代人抛出巨大馅饼给镇住了,范小武满意,郑芝龙满意,诸多郑家将领也充满希望,巡抚大人无话可说,反正只要朝廷满意,自己这个封建大吏就做得稳当,至于西夷什么的,反正由他们去对付,还有那些暗地里四处串通的东林党人,能不能成事都难说,只要不连累我就行。

    有惊有险,和郑家早晚要直接面对,现代人非常清楚,在上岸的时候,很可能郑家手下都在打着谋夺几艏船只的准备,范小武做好了被扣留的准备,但料定郑家不敢明目张胆屠杀,那和公开谋反无异,加上郑森这个一早放下去的楔子,只要抛出的利益足够,郑家不会蠢到为了自己莽撞行为加倍报复的境地,亏了前期和皇帝做足了功课,给郑家加官进爵,为朝廷为联合的砝码加重了许多,再说新军即将成军,手里的底牌很硬,即使发生不愿看到的冲突,神兵卫也有后续手段,几百名嗜血的日本武士绝不是用来摆设的,这些倭寇一旦放出来,他们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就郑家这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海盗,真不是对手,好在郑芝龙从开始就有尽释前嫌的意思,通过巨大利益的宣传,总算大致上解决了诸多意气用事将领的怨气,没有酿成双方彻底翻脸的局面,这对于神兵卫来说,再好不过,以后南下少了一大块障碍,可以少付出许多时间精力和资源。

    范小武回到船上,大家舒了一口气,此次南下探路基本圆满,北方的粮食物资问题解决,那么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是全力平定内外忧患,为即将到来的全球行动做好准备,当然是一步步执行,先是收复东北,进军北方极寒之地,最大限度圈占土地,压缩毛子生存空间,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效仿金帐汗国的做法,总之不会再有毛子帝国的出现,其次冲出开伯尔山口进军天竺,包括收复大员稳定南方,接着就是摧毁东印之度公司,然后就是大目标澳洲美洲的登陆,至于中东,只需要偏师即可,天生弱鸡民族一旦碰到倭寇这样的凶残军队,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屠杀,只要几块油田在手,现代工业就不缺资源,直接控制及住整个世界工业化进程,至于欧罗巴能臣服最好,不臣服那就继续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反正一句话,最大的目标美洲澳洲掌握在手里,今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没有白皮说话的份。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西北的张献忠和李自成,由于神兵卫帮助大明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温水煮青蛙,起义的势头被遏制住,张献忠到达神农架,开始整顿军队,由于敲诈了一笔资财,他的三万人马还算过得去,附近几个县城听说张贼到来,早就坚壁清野,只有几个倒霉的村庄,来不及撤退,被大西军屠了,不过这样也使得已经多少得到救济的灾民,更没有心思跟随造反,官府是腐败,可起义军更凶残,两害相权取其轻,能苟延活着始终比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强,所以一路上义军没有胁迫到多少人,反而逃走了一部分软骨头,这都是拜义军连吃败仗的福,张献忠清楚,其他将领也清楚,从方方面面得来的消息都显示,这次大明昏君总算大方了一回,西北数省得到了救济,很多无主之地被重新分配,难能可贵的是几路钦差竟然毫不顾忌大地主要挟,甚至砍了数十家根深叶茂官宦世家的头,这后面据说有传说中神兵卫的影子,也有孙传庭这个魔王的份子,就连几个藩王也比以前识相的太多,一切都说明朝廷改变了西北的方略,光看几路官军留驻原地,不动如山就知道,官军不会像以前那样死追不放,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义军兄弟只要不冒险就不会有太大风险,可骨子里大家都知道,那是钝刀割肉,再围困个几年,义军就不复存在了,或许都变成了神农架当地的农夫了,张献忠认为还得向北进占竹山竹溪,打通回老家的路,李定国孙可望等认为不如威逼宜昌,乘势攻占大城市,或者直接攻占荆州,否则那么多义军就会被慢慢消耗掉,不得不说李定国孙可望的战略眼光的确敏锐,整个西北战场,薄弱之处就在左良玉那边,左良玉此人贪得无厌,手下军兵鱼肉百姓,怨声载道,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用现在话来说,群众基础很薄弱,一旦义军真的拼死一搏,说不定就此拿下荆州,打开湖南江西的门户,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整个中原地区就会鸡飞狗跳。

    可和部分换装的官军几次较量,尤其是在秦良玉手下吃了大亏之后,张献忠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已经有精神病爆发迹象,手下稍有不如意就会被虐杀,从巴东撤出来他就几乎屠尽了巴东百姓,巴东到神农架不过几十里地,现在一路都是白地,烧杀淫掠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李定国孙可望的正确主张,没有被采纳,张献忠固执地认为官军被加强,自己三万人不够看的,全然没有了当初一马当先杀进凤阳的豪情,有的只是颓废的迹象,于是他不顾众将劝说,命令已经休整了个把月的义军,全力夺取竹山,并向白河,旬阳发展,他的目的很简单,李自成既然退到了商洛一带,那么它占据陕西南面就有形成犄角之势,官军无法一口吞下两支义军,他就有喘息余地,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现代人最希望看到的形势,两支最大的义军,都被围在陕西东南一角,四面官军只要守住城池,加紧扎住口袋,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反过来如果张献忠孤注一掷,夺荆州,再往南冲进湖南江西,那边官军部署薄弱,必然使中原局势糜烂,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因此当孙可望率领五千义军出现在竹山地界时,周至县唐胜军韩冰孙传庭等看着沙盘都长舒了一口气,旁边特意赶来的赈济副钦差户部给事中左懋第不懂军事,还问了下为何对流寇进犯竹山等地不急反喜?孙传庭只得解释整个温水煮青蛙的战略,将两大大明为患多年的流寇赶到一起,形成关门打狗态势,不使其到处流窜,外围加强赈济,动摇流寇做大的根基,即使不使用新军围剿,光靠四面加强的官军就足以剿灭狭小地域内的十万流寇,乃是最理想的形势,明末历史上有明朝文天祥之称的左懋第当然不是低智商,听孙传庭一番解释,马上明白了整个西北剿匪战略意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命令白杆军迅速进驻巴东秭归等地,关上流寇南下大门,然后由左懋第加紧赈济四川湖南灾民,让百姓感到朝廷没有忘记他们,断了加入流寇的念想,而陕西湖北四川河南等地官军都是与流寇征战多年的老兵,自采用驻守大城池,不轻易追击策略以来,基本没有再中埋伏,没有什么损失,对付十万穷途末路的流寇绰绰有余。

    当竹山等地官府报来告急文书,孙传庭立即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命还在襄阳的近三万秦军,部分进驻保康南漳,放开房县和竹山竹溪,不要救援,命令谷城的尤世威加强警戒,不得出击,再以总督西北军务的名义,命令左良玉无论如何守住荆州宜昌荆门等地,若是再敢丢失一地,别怪他手中尚方宝剑不认人,命令河南的陈永福部分人马进驻十堰地区,并命榆林延安的虎大威姜瓖贺人龙,率军进驻渭南潼关运城等地,此时养病在家的原蓟镇总兵杨嘉谟要求率军前来,考虑其年事已高且有病在身,被孙传庭婉拒,乃改由其子固原游击杨光烈升任副将,率五千人马进驻汉中安康一线,配合秦良玉所部扼守住西边门户,自此李自成张献忠所部十万人马已经被压缩在商洛安康一带,随时都可以给与毁灭性打击。

    孙可望率军强攻竹山,竹山几个月来被李自成攻陷,现在又被张献忠部缠上,根本经不起战乱,仅仅两天就被孙可望拿下,只是城里并无多少物资,完全不够义军消耗,看起来打了一场胜仗,其实很虚,不过多少提升了士气,随后张献忠所部尽数来到,休整几天之后就向竹溪攻击前进,一路上几乎没有碰到什么人,这一带几个月来屡遭兵祸,百姓十不存一,竹溪也是一座空城,官府见又有大批流寇来袭,先逃了,义军兵不血刃占领此地,开始四处搜刮,奈何李自成比他们先来,早就刮得一干二净,张献忠没办法,只得把目光投向旬阳白河两处,要想回到陕西,必定需要打通两处,是攻打旬阳白河,义军又有分歧,李定国等人认为义军经过竹山竹溪并未能获得大量补充,沿汉江攻打这两处都没多大意义,不如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直插荆州,能打下荆州最好,打不下再折向松滋进入湖南,湖南粮草丰盈,足可以支撑数万义军,即使建立政权,短期内官军也没有能力围剿,因此最佳方案应该是回头而不是向北,可此时的张献忠已经听不进忠言,原先的豪情万丈,被数次冷水浇灭了,有了心理阴影,再没有当年冒险横跨数千里奔袭凤阳的魄力,现在他认为能保存住仅剩的三万人马就很不错了,所以认为攻占旬阳白河两个县城才是稳当的,不顾几个义子的反对,独断专行,命令三万义军向旬阳进军。

    此时旬阳城内刚迎来杨光烈所部三千甘肃兵,虽然装备不如中原官军,可都是民风彪悍的西部边军,加上杨光烈刚被提升为副将,意气奋发,一到旬阳就开始布置防御,要不是孙传庭故意放开白河这道口子,他甚至都想在这里完全堵住张献忠所部流寇,因此当夜不收报告说流寇攻占了竹山竹溪,并有朝旬阳方向过来的可能,不禁大喜,正找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呢,没成想流寇自己撞上来了,于是迅速将城外百姓迁移入城,再挑选两千余青壮帮助守城,厉兵秣马,就等着张献忠前来寻死。

    从竹溪到旬阳不过几十里,一天时间三万义军就赶到了旬阳城下,低矮的城墙,在义军看来,不过就是竹山竹溪的翻版,估计不用一天时间就可以荡平此处,张献忠没急于攻城,而是将旬阳团团围住,派出游骑四处劫掠,可惜两天下来,只找到少数几个没来得及撤退的村庄,所搜刮到的物资很少,所需要的壮丁更少,只有一鼓作气攻下眼前这座县城,或许能得到急需的补充,对于所有人来说,三万义军攻占一个不起眼的县城,完全不成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