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科考(第 1/ 页)

    一场集体婚礼缩小了大明官僚和穿越者之间距离,也缩小了皇帝和神兵及朝臣的距离,一同参与喜宴,一同观赏柳如是董小宛她们的才艺,一同观看神兵们自堕身价表演的节目,看到了真正相敬如宾平起平坐的新人,看到了充满信心豪情万丈的场面,看到了军民一家的融洽,也让皇帝皇后包括百官得到了多少年没有的放松和欢愉,一切都显示的那么自然,那么真切,就连谨小慎微的王承恩他们也感动莫名,泪眼婆娑,在他们心里只要皇家安好就是一切,皇帝有奔头,神兵神力相助,还有什么事可担心的?估计魏忠贤活到现在也会感慨万千,说不定不吝给神兵卫磕三个响头!

    所以这里面除了皇帝很开心外,最开心的就是诸多內监,神兵没把他们当外人,喝多了还能勾肩搭背,有几个官员不解,还悄悄问过神兵,回答让他们很感慨,神兵真的没把残疾人不当人,无论乞丐残疾人都是时势造就,有的非本意,有的出于为家人着想,都是讨生活,谁都不容易,谁都想出人头地,家族风光,和书生寒窗苦读殊途同归,一样一样!不得不说这样的潜移默化起到了很大作用,从此以后內监和外廷的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利用被利用的纯利益关系,而是增加了一些兄弟朋友情谊,也算是穿越者来此后的歪打正着吧。

    大明报连续几天将皇帝驾临天津神兵卫的消息发在显著位置,重点突出皇帝百官春节期间与民同乐,效果明显比以往作秀般的官员访贫问苦好太多,好多识字的原读书人都是异常兴奋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原来对朝廷满肚子的怨气,在这一刻基本化为乌有,皇帝不是昏君,百官也都是体恤百姓的,能屈尊下来看看,历朝历代没几个帝皇能做到,客观上起到了皇帝爱民如子,大明终于迎来了一个圣君的作用,作为新任礼部侍郎的张溥来说,比自己滔滔不绝说上三天还有说服力,包括刚请来的徐弘祖徐霞客也是感觉王朝面貌一新,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样子,许多东西还看不懂,但光这份了解民间疾苦的心,就足够自己为帝王卖命的,他的到来,多亏了神兵和张溥,已经一辈子不想出来做官什么的,每每出家巡游天下,志存高远又心胸开阔,去年又出门远游,到了云南,不想偶感风寒竟然一病不起,地方官员早听说他的大名,请来郎中给他诊治,哪知道徐霞客自己认为大限已到,治疗也是无用,只求地方官员能让他回家,所谓叶落归根,不想客死他乡,于是一路颠簸从云南回程,或坐船,或乘轿,归心似箭,不想刚到湖北,拿出通关文书,报上名姓,立即被湖北官员待若上宾,他不知道自己是神兵卫多次提及的人物,也不知道礼部接二连三公文下来要求寻找的人,当几个短衣短裤短发无须的怪人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徐霞客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由于病体沉重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看着莫名其妙的透明管子一路挂下,还能看到一根银针刺穿手背,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可思议,又无可奈何。

    秦岭基地得知找到了徐霞客,当下派出医疗小组,赶到省府武汉,巡抚何腾蛟不解神兵为何对这个半死老头如此重视,私下问过神兵神医,得到的回答是此人后世名重,乃中华地理文化第一人,对大明山川河流的熟悉无出其右者,何腾蛟半解不解,不过神兵行事向来出人意外,也没深究,至于神医诊断为疟疾更是一窍不通,南方瘴痢,自古有之,穷山恶水身染重病理所当然,此人命大,碰到神兵神医,起死回生算是祖宗积德,感于神兵屡败流寇,何腾蛟和武汉官员各方面都给了方便,还特意派了一艏官船护送徐霞客前往天津,现代青蒿素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疟疾有特效,几天下来,人还没到天津,就已经有下床的力气了,鉴于徐霞客年事已高,还是安排进icu加护了几天,直到他痊愈,期间陆文夫加上张溥都来看望过他,并向他详细解释了邀请他来天津一事,知道他有著书立说愿望,而大明报正好给他这个舞台,即可让全国了解大好河山,也可让他的所见所闻不至埋没,尤其官高显赫的礼部侍郎张溥,更是三番五次前来探视,让他感佩莫名,反正既利于自己著书立说,又可以在自己晚年有所成就,所以答应下来,成为大明报的编辑,负责介绍全国各地风土人情,礼部则给了他一个六品主事的头衔,方便行事,也光宗耀祖,于是一个被古代边缘化的名人,难得在有生之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现在大明报名气很大,很多官员第一时间看的不是朝廷邸报,而是大明报,朝廷动态各地情形,军事介绍,士民面貌,山川地理外加民间传说和故事笑话,比朝廷邸报详尽有趣多了,连皇帝和内阁一上班都是一杯茶一份大明报,这一切张溥和他一帮手下功不可没,皇帝算是找对了人,上面东林主张,楚党,浙党等每天唇枪舌剑,好不热闹,众多翰林国子监六部的学究,更多的民间士子,都赤膊上阵,不管说的对不对,只要能登上去,就有一笔润笔费用,补贴家用,两全其美,客观上资助了一批清流和穷书生,当然也让一些才子脱颖而出,比如江南四公子的方以智陈贞慧等,更是如鱼得水,一边帮助张溥编辑大明报,一边写文章参与议论,他们的大名连皇帝都知道了,作为主管今年朝廷抡才大典的礼部尚书周延儒,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年一过,春闱将近,各地学子蜂拥来京,十年苦读金榜题名是古代士子一生的梦想,京师各种客栈人满为患,淘宝楼现在扩大了不少,集住宿购物餐饮于一体,由于各房间使用现代装修,现代商品和食材加上各种调料,生意异常火爆,一房难求,一座难求,价格虽然出奇的高,可大明官府贫穷民间却富有,诸多财主就喜欢来格调高雅装修奢侈的淘宝楼,外地富有的士子慕名而来,吃住完全供不应求,赵鸿运作为挂名六品衔的掌柜,现在是京师的红人,日进斗金不说,各路官员见到他都要打招呼,既是宫里的內监的财神爷,又是神兵卫信任的人,自然引得满京城勋贵官员巴结,好在赵鸿运本人很低调,并不嚣张跋扈,要不然神兵也不会看上他,他很清楚跟內监打交道,半黑半白的,很多事见不得光,要是自己太过招摇,必定会惹下大的麻烦,到时自己怎么死的都难说,所以自打接受双方的委托,基本就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以前没钱担心,现在是有钱担心,穷困的时候想富贵,富贵的时候却烦恼更多,这人啊,真是有些贱。

    来淘宝楼住宿吃饭的都是家庭殷实户,其中就有一个叫魏藻德的举人,直隶通州人士,大地主家出生,为人谨小慎微,不象别的士子那么嚣张,住进来半个多月了,很多人连面都没见着,这样安分守己的举人并不多见,如果不是一位神兵首领翻看住宿记录时发现这样一个人,可能这辈子都没人会记得这样一个人物,穿越者所以会对这样一个人感兴趣,是因为历史上此人正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的状元,而且短短几年就蹿升为内阁首辅,当然不是因为他政绩卓著,而是因为这个人非常善于揣摩上意,包括皇帝内心,用现代化来说是个心理学大师,可惜为人过于奸猾,没有底线,在任期间既没有安邦定国的策略,更没有誓死报国的意志,李闯攻陷京师,他带头投降,只是李自成也看不起他,最后被刘宗敏拷掠而死,今时不同往日,穿越者的到来历史已经被大大改变,他的名字一出现,天津基地就开始了讨论,这种尸位素餐的人究竟要不要让他象原时空那样成为状元?穿越者一筹莫展,做点手脚让他名落深山不是不可以,可违背了不介入的初衷,几个义愤填膺的年轻人认为大明坏就坏在这批无能官员手中,绝不能让他得逞,也有穿越者认为,我们不该事事插手,历史已然改变,没必要小题大做,有我们在,再投机的人也翻不起浪花,不如顺其自然,说不定还能给穿越者带来某种乐趣,最后经过先范围商量,觉得还是让皇帝自己决定的好,看看崇祯皇帝一年多来是不是有所进步,至于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做不做状元都是小意思,只要不碍着大局就可以,算是穿越者的一段小插曲。

    魏藻德在人生最重要阶段暗中走了一段钢丝,自己浑然不觉,依旧早起晚睡苦读书,一心准备今年的大考,当然和他一起苦读书准备春闱的还有金陵四公子他们,被张溥早早招到京师,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开阔的见识,好多原先的认识被重新洗牌,南方如果说是议论纷纷但行动照旧的话,那北方就是风起云涌,翻天覆地,整个朝廷局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吐故革新,他们明白一场变革正在酝酿,而庚辰科的科考必然会与往年有所不同,从老师张溥那,原同学吴伟业他们那都隐隐约约透露出,此次庚辰科会考到一些以前不屑一顾的内容,比如算法,格物致知之类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来历史上他们四个只有方以智获得二甲五十四名,另三个名落孙山,要到下一科壬午科才又中一两人,造物弄人,此次他们抢得先机,有时间温习了算数,孔子的大学,尤其大学第六章格物致知,所谓有备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比很多双耳不闻窗外事的士子讨巧太多,当然临时抱佛脚并不一定会超过多少年苦读诗书的原士子,但命运往往就是一点领先就可以有云泥之别。

    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周延儒清楚皇帝的内心,多次邀请神兵卫几位大人参与大考,可惜穿越者对于八股文章可以说是毫无兴趣,来一次推一次,搞得他有些尴尬,只得找来张溥吴伟业他们商量,张溥吴伟业认为神兵不愿过多牵扯进朝廷大事,情有可原,可不代表他们不想看到真有本事的人才,因此建议周相今年科考是否安排些算数,大学等内容,既不逾制,也可迎合上意,安抚朝廷内外,周延儒深以为意,作为主考,必须考虑全面,不能激进,也不能不合时宜,皇帝倚重神兵卫,百官也有所觉悟,自然是心里有所准备,此次大考,主题不变,但除了经义四书,试论,诏,浩,表,等以外增加了一道算数,而第三场的时务将不再是点缀,另外大家将心照不宣从优录取精研《大学》尤其是格物致知的举子,这样一来,看似稍有侧重,但其实已经与往日大相径庭,至于全国考生如何脱颖而出,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古代科举是以八股文取士,考不中得等几年后再考,考中了则是一步登天,朝廷安排官职,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实际管理能力,与现在任人唯贤从下到上的提拔完全不同,书生一生荣辱全在一篇文章,关键是八股文的格式很局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的原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组成,文章需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里面还要加上四副平仄对仗的对子,不能有丝毫风花雪月来亵渎,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必须按照极其狭窄的框架描红,完全就是对知识面的人为约束,是一种极端的表现方式,禁锢住读书人的思想,自随朝推行科举以来,唐宋还稍微宽松些,但明清两朝受程朱理学影响,已经走火入魔,根本不允许有丝毫逾越和创造,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这次庚辰科除了主考周延儒是状元出身,其它各房考官基本也都是状元榜眼探花出身,如甲戌科状元刘理顺,丁丑科状元刘同升,辛未科榜眼吴伟业,丁丑年探花赵士春等,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精英云集,所以这么重视,盖因为几次匪寇侵袭,清军肆虐,加上肃贪,追责,大量地方官员缺失,急需一批有能力的新鲜血液补充,朝廷上下都指望着这次三百六十进士员额来补充官吏队伍,故格外关心,本来副主考该有两个,但现在只有一位到任,还有一位一直空着,皇帝和内阁态度暧昧,朝臣们觉得一定是皇帝希望神兵卫首领充任,而神兵据说几次推脱,不愿牵扯,故迟迟未就,也难怪,如今情形好多都看不懂,朝廷急需实用性人才,与往日雷打不动一成不变必然会有所不同,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三场科考已然紧锣密鼓,礼部贡院由于有足够银子,总算稍作修葺焕然一新,刚回到京师的皇帝也在密切关注着本场春试的消息,当然现在不需要太监官员的时时禀报,有了大明报这样的刊物,全国形势,各地举子,尽在掌握。

    周延儒跟着皇帝忙完神兵卫的集体婚礼,立马全身心投入了本次科考,好在他只要抓总的,其他琐碎小事基本都由下面办好了,反正会试的一切都按章程在办,都是轻车熟路,没有什么波澜,唯一需要准备的就是龙门一开,到考试完毕,考官和考生一样关在贡院内,不得进出,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以杜绝作弊,十几天与世隔绝,得准备些日常用品,中国自古以来对考试的重视,比之西洋先进太多。

    二月初九,会试开始,贡院大堂高挂皇帝开科取士的圣旨,众官员整肃衣冠焚香叩拜之后,吉时一到,打开贡院大门,上千全国举子带着吃食依次排队进入考场,诸多礼部衙役兵丁检查夹带,搜身,井然有序,每三年一次的取士科举正式开始。

    金陵四公子,魏藻德,葛世振,高尔俨,杨琼芳等今科有望的举子,早就等候在门口,全身检查后进入龙门,在衙役的指导下领取号牌,找到自己的号房,安置好所有食盒衣帽文房四宝,坐下静静等待发放考卷,三场科考,用时十余天,他们就将在这个狭小空间内度过,十年苦读,一鸣惊人,就是为了这十几天准备的,自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制度以来,上千年一直就是如此,对比欧洲世袭贵族平民奴隶等级森严,毫无逾越可能的死板,中国古代至少开启了一条最低到最高的狭窄通道,给了最底层一个希望,难怪西方人在近代获知中国沿用了上千年科举制度,都惊叹不已,达芬奇伽利略等若生在中国,可能命运迥然不同,欧美人认为科举制度,比他们先进多了,公平公正,这是一项用人方面的伟大发明,对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阶级有莫大的贡献,不象欧洲一切都有贵族说了算,最底层根本没有机会做官翻身的机会。可惜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我们的科举制度没有发扬光大,扩展理工科学门类,而是越来越狭窄局限于文科那几本书,最后免不了被时代所淘汰。

    崇祯自天津回来后,兴致就一直很高,原则上他是个年轻人,若不是大明江山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加上天灾人祸,十几年压抑自己情绪,他早就会放肆放纵一回,此次天津之行给了他这样一个放松自我的时段,整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写意,回京之后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往年看什么都不顺眼,今年看什么都感觉身心愉悦,连批阅奏折也少了许多责怪,多了关切和商量,带同整个朝野一片宽松有序,使得这次科举也如沐春风,进行的很是顺利,十多天的弥封,阅卷,评定下来,数百名新科贵人的名单早早送到了内阁,就等皇帝殿试走个过场定取舍,三甲三百六十名进士同进士赐进士就要从这里诞生。

    一连几天皇帝没有动静,内阁也不好意思催促,殿试的日子已经定下,可皇帝依然在把玩神兵送的各种新鲜玩意,钢笔,水笔,图书,望远镜,防弹衣,军靴,包括很多稀罕零食,据说还看了几部武侠电影,甚至内宫还传出皇帝形状疯癫大喊大叫大笑的小道消息,搞得内阁不得不时时派人以各种理由前往探视,总之皇帝很兴奋,把诸多大事都抛在脑后了,不过薛国观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皇帝在等,等神兵卫的人,此话一出,内阁一片沉默,明白了皇帝已经开始不放心历届科考出来的所谓人才,必定是在等神兵卫首领来做个参考,真正经世致用的人才怕是需要神兵的认可了,落寞感是有的,但天津一行,众人也是明白了很多道理,人家神仙境界,王道乐土完美体现,拥有毁天灭地能力却不娇奢,社会风气非大明可以比拟,皇帝必然起了效仿之意,而纵观满朝文武,能体会其中之意者渺渺,所以寄希望于此次科举,选拔新人,也是情理之中,据宫中传言,崇祯甚至问起了开女科的惊世骇俗话题,把一帮内阁惊得下巴都掉了,虽然皇帝没有明说,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和以前完全变了个样,已经把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事真不当回事了,要跟上皇帝和神兵的脚步真不是一般的难!

    几天后,高师成范小武来京师筹措再次去日本的物品,当下被太监请进宫中,新婚的高师成加上东洋伯范小武跟连襟崇祯谈了整整一天,从洪荒盘古开天辟地,夏商周,秦灭六国到古今中外名人趣事,再到大明人才济济只是未经雕琢,从祖冲之到徐光启,再到欧洲工业化,几个年轻人吃喝拉撒无话不谈,当然眼前最主要的就是庚辰科科考,皇帝希望高师成他们和他一起面试本次贡生,高师成范小武有心想推脱,八股文除了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之外,乏善可陈,除了书法,多看一眼都犯困,奈何这位连襟皇帝就是不放他们走,无奈之下只得答应,前提是他们不会参与定夺,只是去看看而已,不发表意见,花点时间陪陪皇帝和朝臣而已。

    皇帝终于从过年喜庆中走出来,第一件当然是科考大事,殿试的日子一到,诸位相关朝臣,本次主考副主考各房考官,依次进入大殿,已经经过复试的诸多贡生,肃穆站立在保和殿内,等候大明最高统治者前来策问,一天时间,本次的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赐进士就要诞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