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四章 福建郑家(第 1/ 页)

    回家的路上仇维侦和韩赞周各怀心事,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匆匆一面就知道神兵卫这些人果然实力非凡,难怪北京对此讳莫如深,皇帝容忍,百官委曲求全,回想起酒席上一帮东林党义正词严,挥斥方遒,和仅一面的神兵比起来,差远了,自己以前想象中天降神兵,必然似传说中身高丈二,眼若铜铃,黄金铠甲,手持刀枪,该是放大版的大明武将形象,现在看来自己还是见识短了,连累一帮手下也成为井底之蛙,搞得大家不欢而散,当真有些失算好笑啊,可以想见那帮心忧天下的官员定然还会再次发难,只是这琢磨不透的神兵究竟如何应对,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接下来几天,一切仿佛从未发生,洪承畴全力以赴,在南京户部衙门,召集各府州县官员分发救灾粮食,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还好些,受灾百姓只有几万,每个府上万石粮食下去基本能顶一阵子,可松江湖州台州衢州安庆徽州毫州宿州一带就不同了,很多遭灾的几乎颗粒无收,尤其是安徽,已经到了逃荒遍地的情形,这些地方的官员来见钦差大人,连官服上都打着补丁,一看就都是穷疯了的样子,好不容易等来朝廷救济,比谁都心急,洪承畴也不含糊,他心里是有底的,粮食有的是,对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几万石,几万石的批出,反复叮咛,务必最快时间发到灾民手中,各官府衙门寺庙道观必须开辟粥厂,以最快速度救济,期间不得贪墨,并会派你南京户部工部等官员下去监督,一旦发现贪墨决不轻饶云云,浙江沿海遭灾主要是受明朝禁海的影响,若是朝廷能开海,绝对不会出现如此饥荒,安徽则不同,无论怎么治理,十年倒有九年荒,光一条淮河就够几个府头疼的,年年修堤,年年决口,这在历史上都是难题,一直到四百年后在大力治理水患下才有所改观,所以现在整个安徽都受灾,闹饥荒,给的救灾粮食也是最多的,洪承畴本来还想少给些以备不时之需,但孔丘和毛海峰认为安徽始终是救灾重头,不必节省,不够直接可以再向基地要,于是,那些心怀忐忑的安徽官员,第一次看到朝廷那么大方,没有空手而归的,好多官员直接就在户部大堂上嚎啕大哭,感动啊,本来象他们这些穷乡僻壤来钦差行辕不抱多大希望,因为朝廷历来先照顾南京苏州杭州这些大城市,不会考虑偏远地区,所以这次来是抱着能多少要到些残羹剩饭的,想不到洪大人手一挥,轻松就下来几万石粮食,还都是精米,多少年来,只有朝廷征收他们的粮食,从来就没见过朝廷给过他们什么,这次真是大出意外,老天开眼,这些粮食下去,能救活多少人命啊。

    短短几天,三四十万石粮食就分发完毕,秦岭基地又在史可法孙传庭的协助下启运第二批粮食过来,西北数省虽然赈灾还远未结束,可江浙一带也是十万火急,怠慢不得,况且几百万石粮食对于穿越者来说不过是毛毛雨,根本无需考虑成本,能多救活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整个西北东南现在都是运粮队,像极了蚂蚁搬家,原来不大相信朝廷能大力救灾的官员百姓,在穿越者毫不吝啬的救助下,很快平复心情,在他们有生之年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大的救灾场面,两个朝廷钦差,大量官兵参与,一南一北,不求回报,只要能救活百姓,粮食要多少有多少,也让整个朝廷包括皇帝本人见识到了穿越者巨大能量,据在皇庄的太监回来说,神兵估计这次南北救灾光粮食发放就不会低于六七百万石,若折合成银子,以最低二三两一担计算,都要两千万两银子,整个大明一年赋税也就这个数,什么叫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实力,不是光靠打打杀杀的。

    很多原来看不怪神兵日常跟着起哄的清流官员,这次也都心怀感佩,毕竟清流们追求的就是治国济民,他们自己只能用嘴救民,而神兵则是实实在在的用粮食在救民,这对比太鲜明了,他们多少又想做点什么,至少证明自己的存在,总得在这场大赈灾中有所作为,于是南北钦差报上来要处理的贪官污吏名单,几乎毫无阻碍地被清流们一个个拿出来痛批,上百地方贪墨官员,被皇帝内阁文武百官杀头充军罢官,南北官场为此清明了不少,也为以后大明的改良去除了不少的障碍,算是这场救灾的意外效果。

    洪承畴一连忙了十几天,脚不沾地,既要对各地灾情评估,要审核灾民数量,核实发放粮食情况,也要实地视察救灾情况,所以很忙,孔丘和毛海峰也很忙,毛海峰忙着考察南京苏州等地商贸,盘下几个店面为即将到来的,和本地富商商战做好准备,孔丘去了吴淞口等地,仔细观察上海县的情况,天津的建设一旦初步完成,这里就将是下一个建设目标,当然他们有把握从皇帝手中要到这个松江府治下最穷的县,一穷二白的上海百姓,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很快就会改变,老实巴交的上海知县不知道自己即将高升,调离这个穷县,新的上海知县穿越者已经内定了,就是宋应星的哥哥,现任应天知府宋应升,当然现在谁都不知道,连洪承畴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两个神兵首领很神秘,不是走街串巷就是去鸟不拉屎的地方晃悠,基本见不到人影,也不见他们来核实一下救灾粮食的发放,其他神兵也是三天两头不在,不是去了长江边上,东海边上,就是去了远方的淮河边上,总之看起来比他这个钦差还忙,直到有两位重要人物来访,几个神兵才聚拢。

    一个重要客人是郑鸿逵字曰渐,福建副总兵郑芝龙的弟弟,此时考取了武举人,准备明年应试,参加武进士选拔,现在正好在南京,洪承畴一到南京,他就活动开了,洪承畴是内阁大臣,皇帝的红人,福建郑家都是海盗出身,平时那些文官基本都看不起他们,因此结交上朝廷大员是他们内心一直以来的渴望,钱有的是,都是私下做海贸赚来的,手下养了三万多人千余艘海船,就是地位不高,声明不显,所以用钱买通了南京官员,要求见钦差大人一面,洪承畴本来也是对这种海盗出身的不屑一顾,把拜帖扔在一边没理会,正好毛海峰回来看到拜帖上的名字,一下子来了兴趣,当即希望洪承畴抽空见他一次,洪承畴也没问什么,神兵既然有兴趣,那自有它的道理,于是吩咐安排时间见见这个武举人。

    在馆驿休息的郑鸿逵听到钦差大人要见他,一下子振奋起来,像他这样身份的人要想见内阁阁老几乎比登天还难,不知道今天交了什么狗屎运,钦差大人竟然忙里偷闲要见他,肯定是自己银弹攻势起了作用,当即备下几份贵重礼物,来到南京京营驻地,拜见阁老大人,没让他等多长时间,一个门人过来请他进去,一进钦差大帐,就见几个短发短衣的古怪人在盯着他看,感觉有些不自在,抬头看见一身绯袍的大官正经危坐,知道这就是钦差的人了,赶紧躬身施礼,说福建郑鸿逵拜见钦差大人,洪承畴指了指一张椅子,请郑鸿逵坐下说话,郑鸿逵说皇上心忧天下,此次赈济天下灾民,实属尧舜之举,我福建郑家自受朝廷安抚,皇上恩典,自当为皇帝分忧,愿奉上白银五万两以为朝廷分担,说着即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钦差洪承畴,洪承畴接过银票,脸色顿时好看了许多,他不知道福建郑家因为半做海盗半做海洋贸易有多富有,这五万两银子对郑家来说完全是毛毛雨,几个现代人却是非常清楚,所以也是乐见钦差大人收下这份心意,洪承畴指着毛海峰孔丘介绍,这是神兵的毛提督孔提督,郑鸿逵赶忙起身施礼,说神兵卫威名早就传到了沿海一带,两次大败建奴,解了京师之围,郑家早就想结交各位大人,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了,真是三生有幸,孔丘毛海峰立即还礼,说福建郑家如雷贯耳,我等也是仰慕已久,天津正在建设码头海船,以后海贸这一块还希望你们郑家能多支持。

    郑鸿逵一听愣了一下,他来的时候听说过神兵卫沸沸扬扬的传说,只是不清楚实力究竟有多大,这大明海洋上就他们郑家一家独大,现在神兵卫忽然要插一脚,这个有些突然,不过他马上恢复了一下问道“钦差大人及二位提督大人,难道朝廷是要开海贸了吗?不知道天津准备和谁贸易呢?”毛海峰笑着说,“芝凤先生不必介意,朝廷暂时还没开海贸之举,只是神兵卫特例,允许各种贸易,故以后会在海上有些往来,主要是将大明土产销往日本欧洲,再从安南等地购买粮食以为国用,期间一定会碰上你们郑家船队,还望到时不要为难我们哦”郑鸿逵明白,神兵卫这是再提醒他们郑家,以后不会是郑家一家吃独食,不要到时兵戎相见,当下说道“既是朝廷特许,郑家自然无不依从,只是这茫茫大海之上非我郑家独霸,还有红毛夷及各路海盗,若有不屑之徒冒充我郑家阻拦,还得请几位大人海涵,分明是非啊”毛海峰孔丘笑了起来,他们明白这是郑家在警告,最好井水不犯河水,不要抢郑家的饭碗,不过穿越者根本不怕,他们来就是向着星辰大海的,别说郑家,就是灭了几个欧洲强盗也波澜不惊,于是又问道“芝凤先生,听说红毛夷欲占领大员,不知道你兄长一官大人作何打算啊?”

    洪承畴本来并不看重什么郑家,听神兵这么一问,他也竖起耳朵来了精神,大员自古就是大明地盘,以前福建巡抚邹维涟奏报夷人欲取大员等地,当时朝廷被建奴和流寇事宜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心思顾及福建沿海,所以没人当回事,今天神兵提起这档事,他也来了兴致,想听听究竟怎么回事,郑鸿逵一听,这神兵敢情清楚沿海情形,于是回答“几位大人明鉴,这红毛夷大都来自欧罗巴,其中以尼德兰人和弗朗基人最为凶悍,乘坐高大武装之海船越洋而来,初时仗船坚炮利欲以武力侵占我大明疆土,后被我等屡次击败,乃租借澳镜濠等地与我通商,我朝因北方未宁,无力顾及南洋,只有我郑家在阻止其入侵,数次大战,未让其得逞,不过那尼德兰人和弗朗基人海贸异常繁荣,威猛舰船无数,实乃大敌,只是因为相隔万里,不能全力而来,故暂无大患,今两位大人提醒,尼德兰人欲侵占大员,确有此事,其已在大员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人数约两三千,俱是火枪火炮,兄长与某等几次欲攻,却无十足把握,只待朝廷腾出手来,一举收复,没想到几位大人如此熟悉沿海情形,敢请大人教我”

    这是在试探了,夷人船坚炮利,我郑家很难对付,既然你们神兵卫问起,那朝廷对收复大员,对我郑家又是什么态度?洪承畴也是望向两个神兵首领,虽然是第一次仔细听说夷人情况,但他知道天津一直在造海船,既然你们提到这些夷人,那么神兵究竟准备用什么手段对付呢?

    毛海峰也看着孔丘,他是搞经贸的,不管军事,管委会何时决定怎么做,他只知道一个大概不清楚所有,所以望向孔丘这个好战分子,孔丘整了整衣冠,斩钉截铁说道“不出半年,我们天津海船就有几艘可以使用,前期主要是卖出货物,购买粮食,若碰到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阻拦,绝不客气,一定还击,后期海船增加,则准备在明年一鼓收复大员,并移民沿海流民开拓,因此我们希望你们郑家能协助我们,至于利益吗可以商量,不知芝凤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掷地有声,郑鸿逵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懒蛤蟆打哈切好大的口气,还一定还击,直接收复大员?知道神兵卫都是神仙下凡,神通广大,可这也太离谱了吧,大海不比陆地,没有几百艘大船,你想和夷人一较高下?还让我们郑家协助?知道我们郑家有上千条船吗?就这样我们都不敢说一定能打败夷人,就你们几条船?虽然没见过几条什么样的船,但人家东印度公司可是有上百条炮舰,浑身是铁你又能打几根钉?他以为几位钦差大人不知道蛮夷的厉害,想开口解释,不料孔丘接着说道“明年收复大员,输送移民,岛上官员皆可由你们郑家提名,我等只要一港口可停泊补充装卸货物即可,芝凤先生看如何?“郑鸿逵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大员有多大你们知道吗?官员有我们提出自然是好事,相当于让郑家掌控大员岛,可这~~~,”你大侄子郑森已经从日本回来了吧?我们神兵卫在皇庄开了新学,跟你大哥说可以选派几个郑家子弟来我们这上学,与太子及世家子弟同学,你看可好?“这是唱得哪一出啊?自己侄子从日本回来没几个人知道,神兵卫怎么如此清楚?难道他们早就在我郑家安插了眼线?让郑森和太子一起读书,当然是朝廷恩典,莫上荣耀,可怎么感觉像是人质?郑鸿逵来不及思考,赶紧躬身感谢钦差大人栽培,说回去后一定转达,洪承畴不熟悉郑家内情,但明白神兵卫来自后世,知道他们这么做一定有其用意,也就不插嘴,反正他是看过秦岭基地内的大炮神车之类的,那毁天灭地的实力,别说打败蛮夷,神兵就是说把东海填了,他也会信,只有郑鸿逵一头雾水,本来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家族,希望得到洪阁老认可,却不想几个神兵对他们家好像了如指掌,这是什么情况?

    ”芝凤先生,你们郑家有舰船上千艘,我们神兵卫从南面运粮船只奇缺,可否借用一些代为运输,租借价格好说“孔丘说完望着郑鸿逵,郑鸿逵再发楞呢,一定是有内线,我郑家有多少船连福建巡抚邹维涟都不清楚,他们怎会知道?一定有内线,回去后的仔细查查,表面还是要有个交代的”这个自然,皇上救民心切,神兵卫既然准备从海上运粮,我们责无旁贷,只是不知道几位大人要几艘船呢?“他是在试探,若朝廷想染指他们根本,一定会想法子拆分他们船队,若朝廷没那个意思,那肯定只要几艘做个样子,”不要多,有个以一二十艘即可,最好是象盖伦船那样的西洋大船,装载货物最多“郑鸿逵听了又惊又喜,惊得是这神兵看来真的很懂海船,连西洋盖伦船都知道,喜的是只要一二十艘,那就不是要对付他郑家,随即他回答道”这盖伦船乃是蛮夷所造,我郑家几次海战,不过缴获四五艘,实在凑不出二十之数,不过澳镜濠商人处估计有几艘旧船,不知道大人是只想租还是想买?“孔丘看了看毛海峰,毛海峰点了点头,”购买也可以,价格几何?“”旧船稍作修缮价格约在十万两左右“”那好,我们就买十艘,翻新修理要多少时日呢?“”十艘?估计蛮夷手中没那么多,最多有个四五艘,修理翻新要不了多少时日,估计有个三月足以“

    孔丘笑了笑,”四五艘就四五艘吧,只要能用来海洋运输,价格好商量,这方面就拜托芝凤先生了,另外我们听说郑家三万多人马,正在四处收购西洋火炮和火枪,可有此事?“郑鸿逵又是一惊,收购西洋火器都是隐秘,只有自己大哥和几个亲信知道,这钦差大人怎么知道?上面的洪承畴也是一惊,几万人马,千搜战船,还在收购西洋火器,这郑家竟然有如此实力?他们是海盗出身,万一将来尾大不掉,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刚才神兵和郑鸿逵的对答他是一字不漏听进去了,想来当今圣上还不知道这郑家实力如此庞大,都赶上一地总督的军队了,不,比这还要大,他眉头皱了起来,郑鸿逵想了想,知道隐瞒不过,回答道”是有此事,朝廷所发火器不如西洋火器厉害,我大哥欲从蛮夷手中购买一些,作为补充,若是遇到蛮夷入寇,也好有个抵挡,只是这蛮夷要价太高,我郑家资财有限,故至今只购得火炮十数门,火枪百余杆而已“孔丘知道郑鸿逵说多了怕引起朝廷顾忌,尤其当着洪承畴这个内阁大臣的面,于是就坡下驴,”这西洋火器的确优于大明火器,置办一些理所当然,尤其在海上,若火器不行则必然处下风,有机会我等也想买上几杆,了解一下西洋武器,故有此一问,望芝凤先生不必介意“

    ”钦差大人有问,敢不回答?回去后必奉上几杆以解大人之忧“郑鸿逵立马顺水推舟,他巴不得朝廷大员向他们提条件,有需求才会有进一步交往,洪承畴见事情差不多了,又问了些郑家近况如何,福建海盗可有肃清,西洋蛮夷动向,西南族群情况,算是尽到了朝廷钦使的责任,然后勉励一番端茶送客,把满是疑问的郑鸿逵送出了行辕。

    郑鸿逵回到馆驿,回想面见钦差的过程,越想越不对劲,郑家底细几个神兵大人怎么如此清楚?而且话里有话,让侄子作人质这个看起来不答应也得答应,我们购买火器的事,这神兵提督好像还有话要说,只是当着洪大人的面没有全说出来,自己去送五万两银子,按道理钦差该欣喜异常,表扬一番,却好像并不在意的感觉,总觉得今天去拜见哪里都透着古怪,郑鸿逵翻来覆去,一夜未睡,一大早起来,他决定在酒楼定下一桌,无论如何要邀请神兵提督一叙,多少得解开一些疑惑,否则大哥那边不好交代。他们郑家有的是钱,得在南京找一处即上档次,又有情趣的场所,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最繁华的秦淮河一带比较合适,秦淮河最著名的青楼莫过于李香君的媚香楼,明太祖虽然禁止官员嫖妓,但没禁止官员玩乐,所以这些地方常年顾客盈门,且都是达官贵人,只有这种地方,既能让几位大人敞开心怀,又能显示郑家好客,拉近双方的距离,因此,郑鸿逵决定就定在媚香楼了,于是立即派手下前去预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玄鉴仙族 彼岸之主 阵问长生 武圣! 仙人消失之后 神话之后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叩问仙道 剑来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盖世双谐 过河卒 魔门败类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为龙之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大夏文圣 逆仙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逆 志怪书 阵问长生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卧虎藏龙 造化娲皇 山河志异 原来我是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