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三章 崇祯的面子(第 1/2 页)

    晚上回到天雄军营地的众人,白天所见所闻仍然不能心情平复,杨廷麟安排的接风酒席上都是对神兵的评头论足,刘宇亮,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曹化淳,高启潜一桌上都在听卢象升说神兵的要求,天津看来无论如何他们要得到,而朝廷得到的太多,几年几万新军的编练,装备稍次于神兵,吃喝等全部由神兵包了,每年还上交十万两银子,远超天津的赋税,听神兵讲是要在那造大海船,即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也为朝廷解决财政困境,以卢象升来看,既然神兵来了,那就需要一个落脚地方,临清也好山东也好都不是合适,天津知府已然被皇帝斩了,看来那边肯定损毁严重,不如就租给神兵,让他们去出工出力重建,朝廷坐地收钱,二十年后收回,各方面看都值得,若是不给,则神兵到哪儿都是一定要占地盘的,若是其他地方不能妥善处置,一个擦枪走火,岂不是又创下弥天大祸,倒不如顺水推舟,即可拱卫京畿,又可以让大家从中效法后世良政,保我大明万年。

    刘宇亮杨嗣昌听了都在思考,孙传庭则是只听不说,曹化淳高启潜借口内官不得干政,所以只有两个内阁大学士在交头接耳,时不时问卢象升曹化淳两句,刘宇亮觉得行,杨嗣昌也觉都行,以前自己提出和建奴议款,那是实力悬殊财政不济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既然有救命桃草在,还议什么和?于是下决心写奏折,上表请皇上定夺,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崇祯皇帝正在大发雷霆。

    英国公回来了,带来了神兵几天内将到达天津的消息,这让崇祯感到无比的意外,没有诏旨,就是没经过他这个大明最高领导得同意,这些外来者就要占据天津,你什么地方不好占,偏要来朕的卧榻之侧?当着几个内阁大学士的面,崇祯真的下不来台,混账东西,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卢象升,曹化淳,还有你张之极,你可是与国同休的勋贵世家,这点事情都不明白,你让朕怎么向百官解释?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怎么向天下臣民交代?难道说被外来人胁迫,不得已割让京畿之地?那还不如拿根绳子把朕吊死算了,这皇帝的脸面,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跪在地上的大学士薛国观,程国祥那叫一个苦,皇帝发火见得多了,可您不能每次发火都气往我们这些行将入土的老骨头身上撒啊,这都跪了半个时辰了,双腿早没知觉了,还没完没了,景德镇的官窑,被你砸了一批又一批,这可都是上好的官窑瓷器,看来又得定制一批了,英国公没事,他见皇帝免跪,人又年轻,见您发火才勉强跪地,我们实在熬不起啊,再这样跪下去,您没上吊,我们先去了。

    王承恩见皇帝火发得差不多了,低眉顺眼的又递上了一杯热茶,顺势抚摸皇帝后背,为他顺顺气,崇祯终于感觉到发火发累了,喝口茶润润嗓子,挥了挥手,“你们都起来吧”几个跪着的大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皇上啊,我们能起得来吗?我现在连地上的腿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都感觉不到了,几个机灵的太监赶忙过来搀扶,才勉强把两个老头扶到座位上,这地方没法待啊,得找个由头告老回乡,省的在这里跪死,程国祥内心真得萌发出了挂冠回乡的念头,打败仗要跪受折磨,这打胜仗也要跪受折磨,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再不走,恐怕活不到明年了。

    英国公也假装站不起来由太监搀扶着落座,两个老头知道他是装的,谁让他天生比所有人高一截呢,人家再怎么作都是朝廷柱石,你看他说话连气都不喘,只有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倒霉,不知道上辈子造的什么孽,摊上了这么个倒霉催的主,好事坏事都得跟着受罪,这天降神兵也是,好端端的在那对付建奴不是很好吗,你想为大明练兵我们不反对啊,干嘛这么着急赶着来触霉头?天津的事我们不在商议着吗,这大过年的,你们不能安生些,好好在外乐呵乐呵不好?如今可好,难得过个舒心年看来又要泡汤了,哎,折寿啊。

    “张之极,朕来问你,我大明举全国之力勤王,对付那外来人可有胜算?”

    张之极一听,知道皇帝气头过去了,本来还打算被罚俸降职什么的,他早就准备好了,一旦皇帝将他开革,他就立马去天津找神兵报到,不就几年吗,到时老子无敌军队在手,青史留名根本不在话下,他是听说海外还有大片土地,再不济去海外说不定能为子孙建个国什么的,比在这里面对一群朝廷酒囊饭袋好太多,曹化淳这老小子为什么不回来?不就是心动了吗,大明要是还靠这些啥也不是的腐朽治理,早晚被流寇建奴灭了,呸,这话可不能在皇帝面前漏嘴了,“皇上,臣听卢象升他们说过,朝廷经制大军估计不是对手,两次大战,建奴近两万人覆灭,这天降~~·外来人竟没死一个,武器装备非我朝可以抵挡,臣是亲眼见过他们杀敌的,光那霹雳般的震响就不是常人能承受的,一炮过去那就是一个大火塘,建奴尸首飞起丈余,可见其威力巨大,若是朝廷一味用强,恐怕反而激起大事啊”张之极是豁出去了,反正这英国公不做,他还有儿子世泽,大不了让儿子早点继承,崇祯火头过去了,知道这英国公不会欺君,沉默了一会,“国家养兵千日,真到用时却百无一用,这叫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难道就让外来人直捣京畿,威胁朕躬?”

    两个大学士总算缓过气来,听皇上的意思,并非不可接受,只是这面子上过不去而已,虽然它们对天降神兵两眼一抹黑,可忍不住他们天生的察言观色本领,次辅薛国观道“租借天津一带臣看亦无不可,天津数历战火,几成废墟,让这些外来人帮我大明重建城池,可省却朝廷大笔银两,只是这天津府治~~”这老狐狸,火烧眉毛还惦记着安排官员,崇祯真是哭笑不得,只得看向一旁等待处分的英国公,张之极早就想好了说词“天津往年赋税不过万两,如今又饱经建奴蹂躏,几年收不上银子,况建奴新败,恐卷土重来,有神兵拱卫京畿则无忧,每年十万两银子租金,就近编练新军,几年后皇上手中自然多了一支天下无敌之军,到时中兴大明,开疆拓土,皇上必然胜过那秦皇汉武,就是太祖成祖也不遑多让啊,况那神兵无意中原,意在海外,与我大明并无冲突,皇上大可乐见其成”

    话说的对,是这个理。可现在老子下不了台啊,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哪有未经老子同意就占了地盘的?这满朝文武亏了都在休沐,要是知道外来人占了天津,岂不是要沸反盈天,最后搞得老子里外不是人,无事都要惹一身腥,你们得想个法子让老子下台阶啊。

    张之极知道皇帝需要面子上过得去,已经想好了对策,“皇上不如速派大臣前去与那外来人协议,外来人不似我朝官员,其办事果决,但心向大明,绝无大逆不道,不如乘御史休沐早早议下条款,也好堵那悠悠之口,万不可再起战端,等的几年,大明掌握后世精良器械,还怕谁来?同时皇上下诏书,诏见外来之人进京陛见,也可重现太祖成祖当年万国来朝盛世,天下岂不齐颂皇上洪德?望皇上早做定夺”什么都穿就马屁不穿,张之极话音刚落,两个大学士也开始高呼皇上万岁,大明中兴就在此刻,真是会挑时候。

    崇祯内心是知道的,就凭人家不到两千人斩杀两万建奴,实力恐怖,大明那些酒囊饭袋连见到建奴都躲,还能直面神兵?不过就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要是真的举全国之力围剿外来人,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内阁及户部,没银子啊,哪次剿匪哪次勤王不是掏空了家底,还只败不赢,再和神兵交恶,只怕这大明江山真的不保。你英国公是想去联系神兵吧,狗日的奴才曹化淳不敢回来,只怕也生了依附之心,老子偏不遂你心愿,你英国公世家不忠于大明还想改换门庭?做梦!

    “朕知道那外来人并无异心,即来我大明即为朕之子民,本就有心安置京畿一带,只是其太过仓促,未奉诏擅自行动,着锦衣卫使骆养性即刻前去传旨,诏其陛见,若不从则就地剿灭”崇祯也不啰嗦,马上吩咐内阁拟旨,至于这圣旨的内容则让几个老头绞尽了脑汁,用了一个时辰和皇帝商量来商量去才写好了几道圣旨,一一封好,又召见了骆养性耳提面命,英国公本来想好了毛遂自荐去当这个钦差,没想到让骆养性给顶了,看来皇帝是不放心自己,不过也不怕。等那神兵到得天津。老子随便找个借口都得去,在这里早晚窝囊死,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带上世泽几个孩子一起去,省得让他们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当下一头雾水的骆养性点齐百余锦衣卫,快马加鞭直奔临清,他也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神兵究竟什么样子,皇帝的耳提面命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到底是让他去干嘛都含糊其辞,既然皇上让他去,那就得去,至于什么内容就管不着那么多了,反正天塌下来有皇上首辅他们顶着,自己不过是个跑腿的。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