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章 出发(第 1/ 页)

    时间回到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底,即公元1638年十二月底,基地通往外界的道路终于贯通了,虽然只是条简易公路,可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抽调了一部分挖护城沟的工程人员,一部分解放军战士加上几百闲散乡亲来义务劳动,两公里的树林里开辟出来,在二十一世纪不是个大工程,这是在1638年就是个难度比较大的事了,得清除树木,把根拔了,清除乱石,铺泥土,用压路机来回压,夯实,铺一层石子,再浇上一层沥青,要是高等级公路还得等地面沉降,再夯实,在沥青上再铺一层石子,再浇上一二十厘米厚的水泥才算完成,这不一切从简了吗,节约资源。基地临管会要求不高,只要能在一段时间内在坦克装甲车汽车的重压下,不至于很快变形凹陷就行,不必修永备公路,宽度也不要奢侈,两车道不撞人就可以,还好,亏了要求不高,要是再高一点恐怕再过两个月也不定能通车。

    医疗队的人数增加了,原因是几个历史参谋在史料中发现了一个容易忽视的大问题,明末各种流行病盛行!南方有霍乱,北方有伤寒,对了,主要还有天花,尤其是清军中,著名的“千古一帝康熙”就是个麻子天花幸存者,这一下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天花在原时空已经彻底灭绝了,据说连天花最后的样本都销毁了,现在突然说还要面对这一古老传染病,把所有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都给整蒙了,想各种对策,是不是在牛身上先搞出牛痘来?还是全穿上防化服?最后还是联勤处长吴胖子给解决了,原来八九十年代这里就储存有各种传染病疫苗,后来历经各种裁军建军都没有销毁,只是时间有些长了,基本都过了二十年的有效期,账上面都记着呢,临管会一想,死马当活马医吧,军用疫苗本来就比民用的更密封更可靠些,理论上虽然都过期快十年了,但总比一点防范没有好吧,于是翻箱倒柜,从基地一个洞窟中找到了这些宝贵的疫苗,先几个人自告奋勇试了一下,除了微微发烧几天外,没有太多副作用,行啊,战争时期一切从简,那就每人来一下吧,于是军医院人满为患,每个人左臂都给画了个井字,等着结痂,至于到底有用没用,谁也不知道,难不成去外面找个天花患者来传染一下?得了吧,我还想多活几年呢,不作死就不会死。

    这万恶的旧社会,鼠疫,霍乱,天花,一号病,两号病,三号病,四号~~,他妈全齐了,完全就是僵尸城啊,不知道还会碰到什么鬼病毒病菌,估计现在到外面蹲坑都得一万个小心,还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好啊,毛太祖是真的伟大,毛太祖万岁!几个皇汉不时地高呼着口号。得,先遣团作为最危险的外部接触者,增加医疗资源吧,于是无论医疗物资还是人数就扩大了,四十多人的医疗队其实也不多,这不还得面对冷兵器时代的残肢断臂吗,不多,绝对不多,望着卫生处长不怀好意笑眯眯的脸,陈团长内心是一万头草泥马跑过,都不是战斗人员,还得分一部分力量来保护这些天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又被牵制了一些,能好受吗?最高兴的是刚分配来没多久的实习外科医生孟轲小丫头了,本来名单上没有她,保护稀有物种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能让涉世未深的美女去沾染那些万恶的肮脏的东西,临了临管会被各种传染病一吓,只能忍痛割爱,再抽调军医院各科室人员,于是美女孟轲就在先遣团的名单里了,这两天小丫头穿着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汉服到处招摇过市,走路都蹦蹦跳跳的,高兴啊,皇宫大院,电视剧里的皇子皇妃,马上都要亲眼看到了,能不高兴吗?时不时地还对路人比划个爱心,搞得几个兵痞内心翻江倒海。

    林雅丽从“人口普查中”发现了几台上世纪的缝纫机,蜜蜂牌蝴蝶牌飞人牌熊猫牌,都扔在角落里,是几个奶奶级公民的陪嫁,这一下临管会兴奋起来,宝贝啊,这里吃的喝的一样不落,唯独缺少生产服装的,马上连蒙带骗拉回了机械制造处,经过军械修理技工的拾掇,几台斑驳的宝贝立刻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好东西,有了它就可以开始组建自己的服装厂了,原时空做服装的走错路都能找到,在这里可是大明工业的希望啊,为了这事临管会没少表扬几个尽职的办事员,光罐头食品就奖励了一大堆,当然那几个奶奶也奖励了不少物资,有两个利索的自然成为了即将组建的服装厂的顾问,虽然早过了退休年龄,但发挥余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基地民工房又增加了几十个被俘的大明流民,人数已经有六七十个了,已经发现了造反的李自成农民军成员,都是被洪承畴孙传庭打败逃亡的,误打误撞闯进来成了这里的住客,人数一多管理上就有些麻烦,而且以后会更多,临管会专门讨论了俘虏的安排问题,最后决定给他们安排工作,谁也不能混吃混喝,于是这几十个大明百姓先是安排去工地劳动,接着发现不妥,他们看着巨大的挖机,渣土车,一个个忘了自己的工作,不是纳头就拜,就是愣怔地能看上一整天,甚至忘了吃饭,这样下去不行,然后没办法就被分配去了几个养殖户种植户那里,翻腾田地,养养鸡鸭鱼这些简单,他们很快就忙碌起来,几个养殖户种植户在他们眼里成了地主东家,指东不敢往西,听话得很,干活比穿越老农卖力多了,吃得好住得好,这些大明流民这辈子也没想到还有地主老财都享不到的这份福,也就安安心心地在这里发挥农民本色,为了和基地穿越众有所区别,临管会认为不能给他们穿军装,于是那几台缝纫机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这几十个流民制作统一的工服,当穿上深蓝色的套装的时候,几十个流民都齐刷刷地跪下了,神仙啊,救命菩萨,不但一天三顿工作量不大,还里外全换了厚实的新衣服,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几个原流寇都说早知道这里能活命,给他几十个胆也不会去刀头舔血,当然为了防范万一,这些流民还是由警务处派人堤防着的,主要是有几个流寇在这,穿越众心理上总感觉有些别扭。

    先遣团又增加了五辆坦克,总数达到25辆,主要是临管会担心低估了对手,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战术上不能轻视,每一个穿越而来的战士平民都是最宝贵的,宁可增加负担也要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其它油罐车,炊事车,拖车,舟桥车,修理车,医疗车什么的也都配齐了,现在先遣团人数达到了1500人,比原来预想的多了300,多了就多了吧,人多力量大,谁知道前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备无患。鉴于各种疾病的威胁,卫生处还专门给每个出征将士发了两个n95医用口罩,其它肥皂牙膏牙刷什么的都发了一些,四百多大小车辆,粮食油料被服什么的都装的满满当当,弹药装得比较少,考虑到对手都是冷兵器,弹药消耗量不会大,所以基本除自身满带外,只装了二十辆车,算是作为战斗补充用,粮食油料才是大头,这些才是长途跋涉的保证,一千多公里,没有紧急情况是没有后援的,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一旦出发所有事必须先遣团自我解决,所以宁可少装弹药,也要多载保命的物资。

    本来临管会认为该由唐胜军上校带队前往大明,但唐团长本人表示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行动,说有临管会副主任陆文夫在,陈团长又是个二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是优秀的指挥官,已经临时提拔了范小武做政委,再多一个指挥人员就显得多余,由纪律严明的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前往,完全可以放心,于是临管会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并且批准了提交上来的1500人名单。

    公元1638年12月26日,终于在一个月的紧张兴奋和高强度的训练下,先遣团迎来了准备出发的命令,四百多辆车,一千五百名成员排在未完工的机场上整齐地接受临管会的检阅,“同志们好!”“首长好!”“稍息!”唐胜军上校向全体出征人员敬了个礼,“同志们,我长话短说,不管我们是处在平行世界,还是原有历史时空,既然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重塑过去,为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创造辉煌,今天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开拓先锋的使命,你们将是改造历史的开端,每一个人都必须完全服从组织,坚决完成临管会交给的各项任务,无论碰到何种困难和险阻,都要发扬我们华夏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你们有没有信心?”下面齐声喊“有!”唐上校又高声再问了一遍:“有没有?”下面是更大声的回答“有!”“记住!基地永远是你们的最坚强后盾,同志们!祝你们马到成功!”唐上校的话一讲完,下面掌声一片,是啊,我们来干嘛的?就是来创造辉煌的,依托基地,辐射全球,今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着临管会主任韩冰上校发言,他更简短,“同志们准备好了吗?”下面齐声回答“准备好了!”“好,听口令,向左转,出发!”。

    三辆九六a坦克作为先导缓缓启动,三辆装甲战车紧随其后,接着一辆东风猛士,这是指挥车,上面坐着陈伟峰团长陆文夫副主任和髙师成参谋,每辆车之间的距离五米左右,考虑到刚修成的道路不适合双车并行,只能呈一路纵队前进,跟着东风猛士的不是军车而是几辆推土机和挖机,水泥搅拌车等组成的工程队,这是陆文夫的家当,也是各方妥协的结果,破坏容易建设难,所以建设这副重担工程队将义不容辞,路上碰到一些小沟小渠的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所以就安排在前列,当然工程车辆都是经过加固过的,尤其是车窗玻璃,都换成了军用防弹玻璃,不是防子弹,是防范可怕的清军重箭,在这个年代谁要是挨上如蝗的箭雨,基本活不成,饶是穿上防弹衣也护不了全部。工程队后面才是几十辆裹得严严实实的军车,上面满载各类物资,接着又是几辆坦克装甲车,再是医疗车,修理车等各类辅助车辆,如此间隔几辆战斗车辆,几十辆物资车辆,在四百多辆车最后又是几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压阵,整个车队浩浩荡荡,从头车出发到最后一辆驶离用了接近一个小时。

    一穿过森林踏上大明土地的一刻,大家明显感到了气温的变化,基地内现在虽然冷但还在零上,大明则是有零下十多度,有十几度的温差,好在先遣团全是军队冬装加防弹衣裹着,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干旱,土地龟裂,纵横阡陌枯草遍地,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衰败景象,只是只有风没有水,由于地势开阔,路面虽不平整但还勉强过得去,一出来整个车队就调整为三车并行,主要是单车队伍拉开两三公里实在太长了,得压缩,不然防护上会有漏洞,这里是大明,一个前途叵测的乱世,小心驶得万年船,靠拢缩短,速度慢一点可以,尽量别出状况,自身安全第一,离卢象升殉国还有近二十天,只要按照每天行进百公里的速度,就能提前赶上。

    首先到达的是周至县城郊,远远地看着暮气沉沉的低矮城墙,那些看惯了电视剧里高大巍峨城池的现代人还是发出了无奈的叹息,说是县城,其实比现代小镇还小,几缕渺渺的炊烟预示着周围开饭的住户不多,明代大多数人家只吃两顿,看是近中午,估计大明还是早饭时间,这样一个庞大车队的出现,显然惊扰了周至县百姓,远远地有人影在往城墙跑,陈伟峰和陆文夫一人一个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者县城的反映,一阵急促的破锣声音时断时续传来,城墙上影影绰绰有人,望远镜里看到几个带着大明璞头帽青袍的官吏,在一群穿着破烂的士兵护拥下指指点点,唯一开着的城南门迅速地关闭了,把几百个即将靠近城门的苦哈哈全关在城外,“呸!没人性!”同样拿着望远镜的孔丘骂了一句,要不是临管会有命令,不允许靠近任何一座城池,尽量避开人群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开火把城门给打烂,这哪是城?根本就是个大号土棺材。

    陈团长又环顾了下四周,一片荒凉,干旱导致土地抛荒严重,连稀稀落落的小树林都没有多少,低矮的草棚点缀其间,他知道现在先遣团所有人都在做好奇宝宝,打量着这个末世最严重饥荒发生地陕西地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从目前看来,情况比预想的稍好一些,可能是这里不是饥荒中心点,如果在延安榆林一带可能更触目惊心,不管它,先用摩尔斯电码和基地汇报了先遣团的进展,然后陈团长拿起无线电命令继续前进,争取今天能赶到咸阳一带宿营,没有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还好陆文夫有远见推土机挖机齐上阵,加上坦克这个天然的压路机,一路填填补补,每小时也能有个二十公里的速度,很不错了,不象江南那样水网密布,这里地面板结度高,主要是干旱导致很多河流干枯,人烟也稀少,好多村落远远看见庞大车队烟尘滚滚,都逃的逃,藏的藏,他们被流寇官兵轮番荼毒怕了,只要是有点动静马上关门闭户,宁做缩头乌龟也不会做出头鸟,间接减少了先遣团的阻力,都怕真的碰到大群的流民,是帮助好还是不帮助好?看看几百辆车的物资,真要沿途施舍,恐怕到不了河北自己就先饿死了。

    几个小时的颠簸,过了终南,尚村,到达了大王附近,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这里离咸阳不到五十里了,黄河也在附近,无人机反复侦查,挑选了一块几十里内无人迹的平坦地方作为车队的宿营地,大家劳累了一天,终于到了放风的时间,炊事车摆开锅灶准备晚饭,修理车来回检查一辆辆军车的状况,陆文夫,陈伟峰,孔丘,汪大元,高师成几个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交谈着一路观感,加上几个原守备部队和联勤处的军官,你一言我一语的,一天下来总的感觉是人烟稀少物质缺乏,和原时空根本没法比,只是天空更蓝一些,原生态的地容地貌充满了萧瑟,没有活力,那是当然,原时空14亿人口,大明据说才1亿左右,这里还几经战乱,改造起来难度很大,尤其是人口流失严重,土地抛荒普遍,水源缺乏,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当然社会结构是个大问题,大量土地掌握在地主豪绅手中,普通百姓能活下来都是奢侈,估计江南可能会好一些,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大差不差,整个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的状况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且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这给原先满腔热情的全盘改造派孔丘汪大元他们不小的打击,韩冰上校说的没有错,一辈子当成三辈子四辈子来使都不一定能改造成功,原始生态在那,手头的资源有限,人文思想还未开化,别说他们几千人,就是再来一万两万的,也未必能将大明改造成初步工业化现代文明,临管会的决定是正确的,先立足一个点,再以点带面,能影响多少算多少,尤其他们穿越人员大都是九零后零零后,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优裕,缺少艰苦奋斗的恒心和毅力,和老一辈革命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口号人人会喊,真正做到的话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想象,孔丘汪大元的声音明显比来时小了很多,短短的一天,给他们的感触很深,一切都在原始状态,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不是一个改朝换代就能彻底解决的。

    第二天天刚亮先遣团收拾行装继续前行,不多时到达了咸阳郊外,这里村庄多了起来,人口明显增多,只是所有大明百姓看到烟尘蔽日的车队,全在没命地往咸阳方向跑,多年的反匪防匪经验告诉他们,这不是小股流匪,是大规模的流寇来袭,肯定不是官军,旗帜不对,从来没看见过红旗加几颗星的官军旗帜,而且各种怪模怪样的车辆从未看到过,若不是在白天,所有人都会以为这是怪兽妖怪,很快,和周至县看到的差不多,咸阳城城门迅速关闭,城楼上出现了几个官吏和军将指指点点,车队在离城墙不到五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原因是需要第一次仔细观察大明的大城市,巍峨的城楼就在不远处,城墙比周至县城厚实高大了很多,毕竟是大秦帝都,虽然有些残破,但仍然散发着一些昔日的气魄,无人机静静地观察者城内动静,传回来的画面清楚地看到明军在备战,同样穿得不咋地,只是人数多了很多,至少在几千的摸样,几门大将军炮在吃力地转向,看起来一时半会还搞不定,先遣团只是在远远地观察,对面也在警惕地观察,那些大明官兵显然被对面的车队搞糊涂了,什么怪物一样的东西,规模吓人,刚还在运动现在却一动不动,不会是在准备攻城吧?又看不到人影,和平时碰到的大小流寇截然不同,大小流寇每次都是手拿棍棒刀剑大呼小叫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来打劫的,而这些怪物却是静悄悄毫无声息,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怪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