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第 3/4 页)
但是很快美军发现,明军大量调动圣安东尼奥西郊部队,这里本有二十万人,明军竟然抽调了其中的一半,只留一半继续与圣安东尼奥的防御部队对峙,另一半则加强了陆云起的兵力。
现在明军在奥斯汀周围已经有了四十五万大军,兵力是奥斯汀的两倍多,很快就向奥斯汀发起了猛攻。
步兵挖掘之子战壕不断向前逼近,很快就进入了大炮射程之内,炮兵开始轰击奥斯汀防线。
经过明军十余日的猛攻,奥斯汀外围防线就给突破了,然后明军开始炮击奥斯汀城区。
此时休斯敦的迈尔斯坐不住了,决定派出援兵,潘兴也没有反对。
十万援兵增援奥斯汀,可没想到半路就被阻拦,在科罗拉多河畔爆发了一场野战,十万人被击溃。
明军乘胜追击,直扑休斯敦,甚至不惜撤围奥斯汀,集中三十万兵力攻打休斯敦,这次反而是休斯敦需要援兵了。
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都不敢眼看着休斯敦失守,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海上的补给线,也将没有了援兵。
于是两城同时抽调十万兵力去增援,但遭到了与休斯敦援兵同样的命运,他们在野战中战败,二十万人溃散。
先后三十万人在野战中被打散,三地的总兵力顿时下降了五十万,休斯敦只有二十万,奥斯汀更是只有十万人呢,圣安东尼奥有二十万,此时三地再也不敢随便出击。
美军高层异常震怒,美国国会甚至有议员提出要追究指挥官的责任,但幸好不是所有议员都发疯,主流意见还是赶紧想办法增援,以此为契机,倒是让国会议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征兵法令,开始强征士兵,这样美国可以组建三百万新兵。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克萨斯会战急等增援,明军趁机集中兵力猛攻奥斯汀,以五十万的兵力攻击十万人的奥斯汀,终于用了七天时间,将此城攻陷。美国举国震动,舆论要求撤换迈尔斯。
其实这不能怪美国军官的指挥问题,而是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开山这样的老将,吃死了美军军官经验不足的弱点,经验不足的人往往就缺乏自信,没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如果潘兴始终反对增援,就不至于让休斯敦危急,休斯敦不危急,其他两地也不至于增援,陷入更深的劣势。
从战术上讲,则是明军军官充分利用了自己攻击方的主动,发挥了外线作战的机动优势,调动美军,然后在野战中歼敌。
从技术上讲,其实还是美军自身的軍队素质不高,大规模野战中容易给对手找到机会,如果他们能打赢野战的话,明军就是战术在高明,也无计可施。
张开山和邓世才这样的老贼吃准了这一点,认定了美军这样的新兵加民兵组合,一旦开始机动,一定会露出破绽,反而是让他们死守明军找不到机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