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交叉攻击(第 2/3 页)
代号“hh-o2”。
看到这条信息,文翰皱起了眉头。这是海航的任务代码,表示执行护航任务,即掩护附近的两架友机。
附近有友机吗?就算有,也是战斗机,不需要掩护。
也就在这个时候,屏幕上那两个代表水上飞机的光点上出现了任务代码,表明它们是掩护对象。
掩护水上飞机干什么?
在夺得制空权之前,像水上飞机这种又慢又笨的勤务机进入战场,那就是找死,或者说是送死。
当然,敌人的战斗机也未必会使用宝贵的导弹对付水上飞机。
虽然水上飞机的度很慢,但是离得并不远。很明显,这两架水上飞机在文翰他们收到命令之前就已出。
在文翰疑惑不解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警示标志,即敌机的威胁增大。
不是对文翰驾驶的j-11c构成的威胁,而是对其任务掩护对象,也就是那两架水上飞机构成的威胁。
迅扫了眼几块屏幕,文翰没多迟疑,将两枚pl-12导弹设置为待命状态。
如果威胁来自f-35a,而且从战场态势来看,对两架水上飞机构成威胁的肯定不是还在几百千米之外的f-15j,只能是还没有被探测到的f-35a,那么就有可能在f-35a之前把导弹射出去。
其实,这也是对付四代机的战术之一。
采用先射后锁定的攻击方式,哪怕打中敌机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逼近的导弹也能吓住敌机的飞行员。两枚导弹不算多。文翰驾驶的j-11c携带了六枚pl-12与两枚pl-1o,火力充足。
前提是,敌机离得够近,至少能够被j-11c的火控雷达探测到。
这一系列的判断与动作,其实只花了不到十秒钟。也就在文翰犹豫着要不要启动火控雷达的时候,屏幕上的警示标志变成了红色,还在快闪烁。文翰猛的一惊,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
很简单,这是敌机已经射导弹的信号。
转眼间,文翰反应了过来,遭到攻击的不是他,因为雷达告警机没有响,而f-35a显然无法在关闭火控雷达的情况下用导弹起攻击。只要f-35a使用雷达,并且锁定目标,那么目标机的雷达告警机就会出警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