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半夜来电(第 2/4 页)
只是,山口友雄早就想到,他的主张很难获得支持,甚至无法得到大部分国民的认同与接受。很简单,按照他的主张展下去,扶桑必然跟不上华夏的步伐,也必然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华夏越,更会在那一天到来之后成为华夏的附庸。虽然历史上,扶桑曾经向当空骄阳般强盛的唐朝称臣,但是在二战之前的近代,扶桑一直凌驾华夏之上。要向华夏臣服,承认必须依靠华夏才能生存,不要说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即便是普通民众也无法接受如此巨大的转变。
可是,不承认,不等于不存在。
此外,山口友雄对此有更透彻的认识。这就是,就算不跟华夏和解,扶桑也不是世界领袖。
继续跟华夏对抗,扶桑能得到的最大好处无非是维持现在的“老二”地位。如果能够跟华夏和解,那么扶桑可能得到的同样是“老二”的位置。如果维持现状的代价很小,那么继续原来的道路自然是有利选择。可是在维持现状的代价大幅度提高后,还需要继续坚持原来的道路吗?
要知道,不管是跟华夏对抗,还是跟华夏和解,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也只能是维护扶桑的国家利益。
显然,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山口友雄,也不是宫本三郎,更不是那些主战派,而是那个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地产商人!
这也是山口友雄坚决反对跟华夏生冲突的关键所在。
在他看来,特鲁尼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捍卫花旗的国家利益,根本不在乎扶桑必然遭受的惨重损失,也不会把扶桑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有必要,甚至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这个马前卒。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继续在对抗的道路上走下去,把对抗演变成冲突,能给扶桑带来什么好处?即便取得最理想的结果,扶桑也无法获得半点好处。要知道,一个混乱、动荡的华夏先冲击的就是周边国家。花旗在太平洋对岸,而扶桑与华夏只隔着一个东海,当十多亿华夏人被民族情绪调动起来之后,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扶桑。即便没走到这一步,因为华夏经济衰退所产生的影响,扶桑也将自食其果,而且必然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
显然,与华夏生冲突有百害,却无一利!
山口友雄坚决反战,也竭尽所能的去影响相,希望相能够认清其中的厉害关系,不要被主战派左右。
只是,山口友雄势单力薄,他的努力并没改变什么。
要想阻止冲突爆,还有一个办法。
当然,使用这个办法的风险太大了,山口友雄非常清楚,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走出这一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万不得已”竟然来得这么快。
回到官邸,他就接到了秘书打来的电话。相已经签署行政令,正式授予小早田秀吉防卫决策权。
山口友雄立即想到,在他离开相府后,宫本三郎回到会议室,宣布了决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