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章 不容易呀!(第 2/4 页)
刚才第一眼看到这座钱山时,姜汶几个还以为这一大堆放在这是有什么讲究,是不是聚财啥的。
结果一看铭牌上的说明...
好家伙,这位张先生还真是有个性!
将钱山摆在大厅内就是张楠的决定,这样最显眼。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博物馆,可不能是只让参观者看稀奇、看文物的地方,还得有点教育功能不是。
咱得有公益心。
往左边走,第一个厅就是重器青铜厅,里边按照时间分,从夏商周器物至宋代时的仿制精品皆有,还都有出处说明。
出处嘛,反正张楠不会说任何一样是自己挖的,重要那些全海外回流。
这点真不是瞎说,真海外运回来的,张楠可以拍着胸口打包票!
都让人花了不少心思,像从西秦省杨家村挖出来的那批西周青铜器窖藏,整整27件青铜器在展柜内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件件有铭文,加起来总共4022字,单一个逨盘上就有铭文372字,是解放以来华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这就是一部青铜史书!
为啥说解放后出土,不编成解放前出土、流落海外?
如果这么干,那就如今华夏的法律就管不着了。
这么干当然没多大问题,只要全华夏的文物专家集体眼瞎就成!
生坑、熟坑,别人眼睛不瞎,睁眼说瞎话大多数时候并不妥当。
一个逨盘,记载了那个神秘单氏家族8代祖先在西周时期的历史和贡献,还有从周文王到周宣王共12代王的世系及其政绩,盘子上都有记载。
国之重器!
张楠看布置的情况,很满意,保护得很不错,所有器物都经过了最专业的去锈处理与维护。
至于客人们嘛,就是看个稀奇了。
许琴看着这批青铜重器,对葛尤道:“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这一整批文物不得了,能回到华夏,不容易!”
“是呀,不容易!”
张楠听到这话,跟着叹了句,而这会在身后的李攀峰脸上微不可查的笑了一下,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能容易嘛?!
当年跑个几千里,三更半夜到了地方,放哨的放哨,挖土的挖土,当搬运工得当苦力,连打仗时的反侦查手段都用上了。
一堆东西在老板山庄的地下弹药库里放了好几年,为了能公开,又被迫当了次超级走私犯!
那次就是自己带人回来负责行动,最后为了安全,都灭口了个别集团外的知情人!
真不是容易的事呀!
大量的青铜器与瓷器被妥善打包,装入一只只集装箱内,通过货运码头以出口货物的名义,海运出口至北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