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万家灯火(第 3/4 页)
农民越到困难,更有甚者,当地的富绅制造困难,借高利贷给农民,当农民还不起就用土地抵债。
或者是遇到灾荒的年份,这些人低价将农民手上的田地全部买走。
然后农民就沦为佃户,租借地主的土地来种,每年辛苦劳作,不过是勉强能够活得下去而已。
古诗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是李绅写的,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诗确实生动描写了封建农民的生存状况。
“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陈飞现场编了一个封建土地主用各种办法将周围农民的土地收到手上后,疯狂剥削农民的故事。
这种事情其实对官员们来说太常见了,但是秦始皇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之前也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
事实上,秦朝的商鞅变法,已明确严禁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了!
在商鞅变法之前,封建各领主的土地人口都属于私有。
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和人口的私有制,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实行的是授田制,即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而土地使用权授权与百姓。
同时实行军功授田制,则是用来分配打仗抢来的土地。
授予立军功爵者一定量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立功者。
土地的劳作任务由国家派遣的庶子承担。
如果立功者因犯法失去爵位,则其土地也将收归国有。
秦国自商鞅变法至秦始皇一统天下期间,在秦国想要获得土地,只有这两个途径。
一是杀敌立军功爵,二是通过耕田、做工、做官等途径挣劳爵。
但在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从而允许了土地私有,打开了土地不得买卖的禁令。
说实话,陈飞看完相关历史资料之后,他一度认为商鞅是除王莽之外的第二个穿越者。
因为商鞅推行的是2000年多后的土地政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