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提携后进(第 3/4 页)
辞职不成,老头也懒得与李建成置气,便干脆顶着太子少保的头衔,跑去弘文馆教书了。
弘文馆成立于武德四年,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其学生数十名,皆是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学习经史书法。
大唐包容开放,不禁女子进入学堂读书。
弘文馆这种皇家学校,更不限男女,公主、县主在此读书的不在少数。
广阳县主也在弘文馆中读书,李纲是其授业师长之一。
李纲授业,素来严格,即便是弘文馆的那些皇族贵戚,对他也甚是敬畏。
所以广阳县主之前听闻李纲唤她,才会那般紧张。
李纲今日心情甚好,朝广阳县主捻须笑道:“广阳有何事啊?”
“夫子,如今春闱在即,长安城中各方才俊云集。学生见今日不少才俊参加曲水流觞,却无机会一展才华。夫子素来最爱提携后进,不若夫子给他们一个机会,考较考较他们的诗词文章,命他们每人赋诗一首,不知夫子以为如何?”
广阳县主这番话,故意说得声音极高,让四周宾客都听得十分清楚。
她的这番话,却是让宾客们立刻击掌叫好起来,一众广阳县主口中的“少年才俊”们更是兴奋不已,伸长了脖子期待无比的看向李纲。
大唐春闱,在春夏交接之时,距离三月初三,时日尚早。
但为了备考,各州郡应试学子,都早早便赶来到了长安城。
除了担心路途遥远耽误春闱外,学子们到的如此之早,更是为了向百官勋贵以及世家门阀投卷。
唐初科考制度尚不严谨,投卷蔚然成风。
大唐科举主要分为常科、制科两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