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中平工业学院(第 2/4 页)
而由这些部件所组成的激光头,却恰恰就是播放机或者光驱的心脏核心,是要去负责完成数据读取的关键工作的。
所以,陈哲现在只能等时机到了,再去和索尼谈合作。
事实上,如果把要求稍微降低一些,倒也不是不能做出来,但那绝不是他想要的。
质量这个东西,有时候和信誉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想打造一个赢得市场且值得信赖的品牌,那就需要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这方面,陈哲无疑还是很拎得清的。
当然了,他也不可能就死盯着国外,玩什么华山一条路,该做的备用方案,还是要去做的。
或许,也不能用备用方案来形容。
更形象一点儿描述,应该叫做两条腿走路。
所以,这几天他的目光,就开始瞄上了中平工业学院。
中平工业学院成立的时间,其实并不久远,却绝对是一路走来,历经坎坷,让人不胜唏嘘。
最初它的诞生,只是当时声名赫赫的红星厂,为了实现自身供血的良性循环,而在内部成立的一家小中专。
这家中专院校,主要面向的招生对象,也多是红星厂内部职工家属,只有少量的名额对外开放。
开设的专业,也多是理工类诸如机电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等与红星厂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
所以成立之初,这家学院还是很热门的。
毕竟,那会儿能有这样一个进入国营企业的捷径,还是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
但是,随着几年前红星厂的举家搬迁,这个学院却是无法被同时带走的,只能暂时选择滞留在中平。
而接下来,这一次的搬迁,却好像也耗去了整个红星厂的半条命,好几年都没有元气恢复过来。
所以,这家学院,也就随之成为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存在。
再后来,也就是三年前。
从国外退休还乡的许忠信老教授,看到学院无以为继的现状,不惜出资出力又出人,亲自担任校长,接下了这个摊子。
并随着国内教育形式的进一步合理调整,把这家小中专院校,升格成为了中平工业学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