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大夏宣战,诸国施压,顾锦年入世,盘山复苏(第 3/4 页)
“如今本王也让人加固城墙,再往上建造二十丈,这西北二境,本身就易守难攻,若是常规之战,可以保证,一座城池,十万人可抵五十万大军。”
“西北二境,最前线的城池,共有九座,只需九十万人,便固若金汤。”
“等到新夏王朝成立之后,便可直接剥夺大夏王朝的国运,至少分享三成,那个时候,再与诸位好好商议,未来之变化定局了。”
宁王开口。
他造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西北二境,因为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教训,故而这些年来不断的高筑城墙,所以西北二地的城墙,比一般城墙要高出许多。
古代打仗无非就是三种模式。
第一种,两军交战,找一片空地,双方派多少多少人马,战鼓一响,互相开打。
第二种,攻城战,一个守一个攻,守城的精神紧绷,攻城的拿命堆,一般打这种仗,十分艰苦,往往几个月都打不下来,甚至半年一年都不算夸张。
只要城内有粮食有人,一般来说十万人守城,没有三五十万大军,根本别想撼动。
第三种,则是突袭,那就是各种阴招齐出,放火烧粮,夜里偷袭,亦或者策反之类。
西北二境的城墙,极其夸张,换句话来说,这西北境地,只要不派出最顶尖的战力。
比如说六境,七境这样的存在,五境强者都别想破城而出。
不过真要派出六境七境,宁王也不畏惧,七境的话,大夏只有两尊圣人,而这两尊圣人不方便出手,大夏六境不多,而现在西北境地,可是有不少六境强者。
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匈奴国,仙门,佛门,都带来了一位六境强者,就在这里等着,但凡大夏王朝动用六境强者,他们也不会干瞪眼。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寄托于仙门与佛门了,大夏王朝或许有不同的底蕴,若是他们动用圣人之力,只怕一切都是一场空。”
宁王再度开口,提到了关键性的东西。
此话一说,太玄仙宗派来的代表,当即开口。
“若顾锦年敢出手,仙门必然会第一时间出手,他这一次站不住脚。”
这是太玄仙宗一位长老,名为王轩,如今已是第六境修士,而且提到顾锦年,王越眼神当中明显有异样情绪。
是的,就是当初那个被太玄仙宗剔除灵脉之人,不借求雨符受到惩罚。
而随着大世降临,太玄仙宗得到不少宝物,不但修复他的灵脉,还让他踏入第六境。
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阿弥陀佛。”
“佛门不愿插手凡俗之事,但大夏王朝意图再引战乱,使得天下苍生动荡,佛门不得不插手。”
恶性神僧的声音响起,他也受邀前来,一位神僧亲自过来,给足了宁王面子。
只不过这话听起来很恶心罢了。
“多谢诸位。”
“本王在此谢过。”
宁王大喜,端起酒杯,朝着众人敬酒。
“王爷客气了。”
“过些日子,得称圣上。”
众人哈哈大笑,看起来其乐融融,但内心各自都有各自的打算。
“王爷。”
“你只要记住一点,若是大夏王朝,以常规手段作战,我等难以出手。”
“但只要大夏王朝,敢动用六境,或者是仙器之类的,我等必然第一时间出手,为你解决麻烦。”
“当然,我等也不会直接出手,伤害大夏将士,最多就是威慑,毕竟顾锦年与苏文景二人乃是当今圣人,我们出手已经不好,再干扰什么,会惹来天怒,到时候就怕顾锦年借题发挥。”
“顾锦年最擅长的便是借题发挥,一切还是要在规则之内。”
“所以王爷还是要小心一些,可别打不过。”
王轩开口,他特意提醒一句。
常规作战,他们不能插手,动用六境他们才能出手。
“王道人放心,不说其他,有我三国支援,常规作战,大夏王朝面对的是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大夏现在无非是有江中龙米,保证粮食充足。”
“将士还是那些将士,算得了什么?”
匈奴使臣开口,极其自信道。
此言一出,宁王也跟着点了点头道。
“没错。”
“西北二境也是易守难攻,说句不好听的话,什么都不做,就以守城来说,大夏王朝百万将士,只怕三个月都攻不下一座城。”
宁王无比自信道。
“恩,此番大夏王朝,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眼睁睁看着王爷立国。”
“眼下,建德皇帝出面,使得顾锦年与苏文景无法出手,大夏王朝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兵宣战,可我三国支援之下,外加上西北二境城墙之高。”
“想要阻止立国,除非大夏王朝能在一天之内,攻下西北九城。”
“可若是不借助六境亦或者七境之力,想要在一天之内,攻下西北九城。”
“无疑是痴心妄想。”
大金使臣开口,他们也有所研究和了解,知道西北二境的城有多高。
压根就不怕。
众人纷纷点头。
的确。
对于大夏王朝来说,想要阻止立国,只有两个办法。
圣人出手。
但圣人也不是想出手就出手,建德皇帝是大夏真正的皇帝,人家要立国,你顾锦年和苏文景能说什么?
名正言顺啊。
反而这两人要是参与在内,必会惹来麻烦。
现在仙门,佛门,也有七境强者,而且还不少,真不怕你顾锦年什么。
第二个办法最简单也直接,打下来,硬生生打下来。
可打的下来吗?
而且还必须要在几天内打下来,不然的话,一直防守,匈奴国给人,扶罗王朝给装备,大金王朝给粮食。
拖个半年一年,新夏早就立完了,直接凝聚国运,然后只要稳定个半年,每天蚕食大夏国运一部分,半年之后,平起平坐,你奈我何?
当下,想到这里,众人纷纷大喜,宴会上可谓是兴高采烈。
很快。
翌日。
终于,三次协商失败,大夏朝堂再也没有任何议和之声了。
永盛大帝没有怪罪任何一个人,而是直接下旨,动员宣战。
礼部兵部早就拟好了圣旨,第二次议和失败之后,两部就已经有所准备。
如今随着朝堂之上,百官一致认同下。
宣战旨意,也在一天之内,告示天下。
而且这封圣旨,不仅仅是针对宁王,包括匈奴国在内,一并清算。
圣旨颁布出去,一时之间,大夏王朝瞬间沸腾。
大夏百姓空前绝后的支持这场大战。
但很快。
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仙门,佛门,传来消息。
匈奴国最为直接,他们认可建德皇帝,认为大夏皇帝应当就是建德,如今建德皇帝在西北成立新夏,这完全是顺从天意。
同时匈奴国更是让人写下千字文章,抨击大夏王朝,还解释当初为何发生边境十二城的惨桉,就是因为匈奴国得知建德皇帝被永盛大帝暗算,故而愤怒。
但他们澄清,没有屠杀大夏百姓,一切都是大夏朝廷为了抹黑匈奴国,还自认为匈奴国一直以来都是大夏的邻居,关系极好。
列出诸多证据,但最恶心的不是匈奴国,而是宁王,直接公开承认,边境十二城的惨桉,大多数都是永盛皇帝为了吸引仇恨,抹黑匈奴国。
为了皇位,宁王当真是一点脸皮都不要,惹来巨大的争议与骂名。
而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也在第一时间施压。
“建德皇帝,乃为大夏正统之帝,昔遭遇动乱,奸臣四起,永盛清君侧,并无过错,但今日建德重新称帝,亦无过错,还望大夏朝廷能休战,坐下和谈。”
这是扶罗王朝的意思,到也算是给点面子。
大金王朝就毫不客气,让人书写文章,抨击永盛皇帝夺权篡位,手段恶劣,今立新夏,顺从天意,还望大夏王朝好自为之,否则大金王朝会采取相应措施。
这番言论,几乎是霸道至极,摆明了就是要支持宁王。
仙门与佛门则是冠冕堂皇的言语了。
“仙门不染红尘之事,但大世之下,应当顺从天意,建德帝星依在,可立新帝,再者建德皇帝与宁王也入同盟会,当为一体,望大夏王朝,能顺从天意而行。”
这是仙门的态度,其实就是太玄仙宗的态度,其他几个仙门没有说什么,太玄仙宗说什么,他们也就跟着。
佛门最为冠冕堂皇。
以不想天地再发生战乱,徒增杀孽为由,要求大夏王朝主动放下仇恨。
诸多势力的针对。
没有影响大夏王朝征战的意思,各大军营开始动员,一艘艘龙舟启动,正在赶往江中郡一带。
眼看这些言论没用,各大王朝也就彻底说出自己心里话了。
要求大夏王朝不要一意孤行,给予警告。
但这样的警告之后,大夏王朝已经完成部署,明显就是不搭理。
而后,匈奴国第一个站出来,给予声援宁王,并且又加派三十万大军,进入西北二境,直接摆明要跟大夏打了。
扶罗王朝则运输大量装备进入西北二境,也公开表示全力支持宁王,只求和平。
大金王朝则送去源源不断的粮草,同时要求大夏王朝立刻退兵,否则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或会考虑派兵增援。
可以说,恐怖的压力席卷而来,大夏百姓一开始是支持战争,可没想到的是,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居然纷纷支持宁王。
在此之前,百姓们认为,只是处理一场内乱。
可现在看起来,就不是内乱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跟整个东荒所有王朝对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